洋浦港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海南唯一的进口粮食口岸,也是粮油企业进军海南的前沿阵地。
8月1日,4万余吨来自阿根廷的进口大豆抵达洋浦港,进入中储粮新建竣工的粮仓。此前一天(7月31日),该粮仓通过海关验收,中储粮(海南)洋浦港仓储有限公司正式获得进境粮食监管仓运营资质。
另一家通过验收的进境粮食监管仓经营单位是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进口大豆和菜籽加工资质的油脂企业之一。受益于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澳斯卡在短短五年间实现超常规发展,迅速崛起为国内菜籽油加工领域的领头羊,其菜油菜粕产品远销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旗下公司获批郑商所菜籽粕交割厂库资质。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食用油生产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且关税成本较高(进口菜籽关税9%)。在海南设厂压榨进口油籽,加工增值后的食用油销往内地终端市场可免征关税,这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2021年7月,澳斯卡内销大豆油500吨,货值455万元,成功免征关税41万元,成为该政策的首家受益企业。叠加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等多项政策红利,澳斯卡累计节省成本上亿元,形成了年加工200万吨菜籽/大豆的产能规模,年产值从零跃升至2024年的59.5亿元,并计划在2025年冲刺80亿元。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带动洋浦港粮食菜籽类货物进口量快速增长。洋浦港2024年进口粮食菜籽类货物135万吨,同比增长43.28%;2025年上半年进口96.13万吨,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量。
目前,洋浦保税港区内已有10余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开展加工增值业务。除澳斯卡外,已投产的企业还包括恒丰面业、龙大美食、欧亿家、红焱食品、顺盈食品、尚岛供应链等,一个百亿级规模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6月28日,由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省唯一的专业化粮油码头。
上市企业京粮控股也计划在洋浦投资建设油脂加工项目,规划年压榨大豆100万吨,预计2027年投产。
此外,以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为核心的金融政策也是吸引粮油企业登岛的重要因素。
通过开通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企业可实现跨境资金秒级到账。封关运作后,企业也可通过EF账户与内地企业进行便利化的贸易结算。双Q政策则便利了外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QFLP)和国内资本投资海外(QDLP),显著提升了海南跨境投资的便利性。
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厦门建发、国贸、象屿及物产中大等均已在洋浦注册公司;国际粮商新加坡奥兰集团在洋浦设立了海南翱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美国嘉吉公司在海口成立嘉吉恒瑞风险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并成功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单场外衍生品业务,其客户为嘉吉中国的农产品现货贸易客户。
粮油行业龙头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在海南亦有布局,已设立3家公司:位于洋浦的益海嘉里(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位于澄迈的益海嘉里(海南)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益海嘉里(澄迈)商贸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油脂、饲料、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贸易及加工等多个领域。
据媒体报道,该集团计划在澄迈投资建设的央厨物流工业项目已开工,预计2026年投产,致力于打造综合食品加工园区。集团海南区域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海南自贸港为枢纽支点,利用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在粮油加工、食品生产等领域深耕拓展,进一步辐射海外市场。”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监管制度。海南自贸港将成为链动全球的重要贸易节点,为粮油食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供应链布局提供新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