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小麦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和大家普遍认为的并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两个时间差问题。
第一个时间差是小麦和玉米的时间差。
虽然说玉米和小麦关系紧密,尤其是今年市场普遍看好小麦的替代,所以小麦和玉米的价差就更决定着小麦替代的时间及量级。
但玉米和小麦毕竟是不一样的。玉米现在是什么时候?
用传统的说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加上余粮偏紧,所以玉米是易涨难跌。
但小麦不是。
小麦6月份收获,现在也才马上到8月份,可以说现在正是小麦供应压力最大的时候,即便有托市收购,即便有轮换采购,但也消化不了小麦庞大的供应。
再加上七八月份正是三伏天,正是最高温湿热的时候,面粉也好,小麦也好,都不易存储。
所以这个时候,对持粮主体来说,囤粮是最难的;而对面粉企业来说,也是最难的。
当这两难撞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也是小麦行情最弱的时候。
有人说那不还有替代呢吗?
小麦要想顺利进入替代,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个是玉米行情上涨,且预期较高,从而进一步夯实小麦的饲用性价比;
另一个则是养殖业发力,饲料需求上升,饲料企业急于补库。
但现在来看,这两个条件无论哪个都不满足,所以小麦可以说是刚刚够到了替代的门槛,但什么时候能快速显效,不好说。
第二个时间差则是托市与供应的问题。
新麦上市以后,并没有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出现大减产,只是小幅减产,并且质量还提高了,所以市场情绪一下从高跌落,于是麦价哗哗下跌。
直到触发了托市收购,要知道在小麦收获之前市场可是普遍预计启动托市的概率极低的。
所以不得不说,这一反转确实打得小麦市场是措手不及。
随着托市的启动,市场又看到了希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托市效应并不强,或者可以说是该托的托,该跌的还照样跌。
很多人认为托市怎么不起作用啊?
其实已经起了很大作用了,如果不是有托市撑着,小麦指不定要跌到什么程度呢。
但是托市更大的效果是需要时间的。
一方面,托市的速度并不快,虽然库点遍地开花,但不少贸易商都反映卸车很慢,要排很长的队。
另一方面,托市目的是给小麦托底,而不是把小麦价格拉起来,试问谁会一边收小麦一边还拉高收购价格呢?
所以这两个时间凑到一起,小麦上涨的概率是很低的,更多的只是涨跌震荡。
这才是小麦涨不动的真实原因。
那小麦还能涨吗?
答案是肯定的。
要到什么时候呢?
要等托市与饲用替代形成共振,才能共同拉动小麦的上涨。
所以,显然并不是现在,现在的小麦别说上涨,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天花板的压制依然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