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玉米市场囤粮热度再起
日期: 2025-11-27   来源:  阅读: 3573  双击鼠标滚屏
 10月至11月期间,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反弹态势,全国平均价格水平回升至2240元/吨。

这一上涨趋势主要受制于华北区域异常降水影响,当地玉米收割进度延后且品质受损,促使市场需求显著向东北产区转移,采购活跃度明显提升。

尽管生猪养殖规模持续处于高位,带动饲料消费需求同比增长165万吨,玉米饲用消费保持旺盛态势,但猪肉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持续承压运行,养殖端头均亏损达176元,饲料消费后续增长动能不足。

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环比回落4.2%,预示着玉米饲用需求将进入下行通道。相比之下,深加工领域表现亮眼,在需求旺季及春节备货周期拉动下,行业开工率维持高位运行,玉米工业消费量保持增长预期。综合来看,玉米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偏强格局,但消费端增长乏力将制约价格进一步上行空间。

当前市场价格回升与新粮上市节奏密切相关。自10月中旬起,郑州、牡丹江、沈阳、徐州四地国标二等玉米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格局。截至11月14日,全国玉米均价录得22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0元/吨。分区域来看,郑州市场二等玉米价格自2160元/吨稳步回升至2230元/吨;牡丹江产区价格相对平稳,维持在2000元/吨左右;沈阳地区价格从2050元/吨小幅攀升至2100元/吨;徐州市场则出现回调,由2260元/吨微降至2240元/吨。

此次价格反弹是供需端共振与市场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层面,下游各环节库存普遍处于低位,11月下旬至12月为传统养殖旺季,叠加华北地区优质粮源稀缺,饲料企业集中补库东北优质玉米,有效拉动价格上行。

同时,淀粉、乙醇等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升,持续释放工业需求。供应层面,在东北主产区未出现极端天气的前提下,基层农户及贸易商的惜售情绪持续发酵,叠加中间商囤货意愿升温,共同推动价格走强。基于当前需求支撑,此轮涨势或将延续至12月上旬。12月中下旬随着吉林、黑龙江集中上量,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调,但整体上涨趋势难以逆转。

小麦与玉米的价差关系也发生显著变化。近期两者价差维持在200-300元/吨区间,较前期小幅扩大,小麦价格对玉米市场的压制作用明显减弱。10月至11月,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呈现"期现联动回升、基差深度修复"的特征。

期货端结算价从2128元/吨持续走高至2179元/吨,反映出市场对远期价格的乐观预期显著增强;现货端大连港平舱价与全国均价同步上扬,港口及全国范围内现货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基差方面,大连港基差由深度贴水快速收窄,期现联动性持续增强。

生猪养殖深度亏损对饲料需求形成明显压制。10月份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907万吨,环比下降4.2%,同比增长6.0%。分品类看,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环比分别下降4.0%和5.7%,添加剂混合饲料产量环比大幅下降12.9%。

当期我国毛猪出栏均价11.96元/公斤,受猪肉供应宽松影响,10月后生猪价格呈现冲高回调走势,一度跌至近11元/公斤的低位区间,尽管后续略有回升,但整体仍处弱势运行格局。养殖端头均亏损176元,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这种深度亏损状态直接抑制了饲料消费的后续增长潜力。

深加工领域消费表现则相对强劲。10至11月,全国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环比呈现增长态势,主要企业消费量大幅回升,淀粉企业稳步增长,酒精企业小幅上行,氨基酸企业基本持平。截至11月14日,126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单周耗用玉米125.86万吨,环比增加约15万吨。

其中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消耗63.19万吨,环比增加5万吨;酒精企业消耗42.44万吨,环比增加10万吨;氨基酸企业消耗20.23万吨,环比基本持平。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四季度消费旺季叠加春节备货周期启动,食品、化工等下游行业需求集中释放;淀粉企业开工率提升及加工利润回升提供支撑;酒精企业受益于白酒消费旺季备货与工业酒精需求增长。同时新季玉米供应充足、库存去化顺畅,为企业采购提供保障。

深加工行业开工率维持高位运行。10月至11月中旬,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持续上升并保持高位,主要得益于原料端2025年新玉米集中上市且价格处于低位,为企业满负荷生产提供充足原料保障;利润与需求端,玉米淀粉利润处于较好区间,四季度下游食品、化工行业进入生产旺季,需求增长推动企业提升开工率以满足订单需求;行业竞争层面,企业为巩固市场份额而维持较高开工水平。

整体而言,原料保障、利润刺激、需求拉动及行业环境共同支撑了该阶段开工率的高位运行。

深加工效益波动较为明显。11月份玉米深加工产品利润普遍环比下降,但同比2024年同期略有改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玉米淀粉利润呈现先升后降走势,河北地区由70元/吨上涨至近110元/吨后回落,山东地区由60元/吨降至40元/吨。

玉米乙醇方面,河南加工利润从10月的220元/吨降至约-300元/吨,黑龙江从60元/吨降至约-220元/吨。这种利润波动是原料成本、产品售价及供需关系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料端,黑龙江、吉林主产区新玉米上市节奏引发价格波动,河北、山东等非主产区原料调运成本随主产区行情及物流费用波动;产品端,淀粉下游食品等行业淡旺季切换直接影响售价及利润空间。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