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东北玉米密集开秤,涨近100元!什么信号?
日期: 2025-09-08   来源:新农观  阅读: 6552  双击鼠标滚屏
新玉米开秤终于是千呼万唤后密集报出来了,而且一出来就再次炸响了玉米市场。
 
为什么呢?
 
因为最近发生了3件事:
 
第一,从报价来看,东北多家企业陆续开价,潮粮综合报价在0.85元到0.88元/斤左右,比前期传的0.8元到0.83元/斤有所上涨,比去年也综合上涨了近100元/吨。
 
其次,近日是港口报价也上涨了,比如锦州中孚在短短两天里就涨了50元/吨。
 
第三,东北新粮开秤也比往年提前了两周左右。
 
还是那句话,这几件事单独来看都没什么,但是3件事合在一起就得上秤了。
 
提早报价,又突然这么密集地上涨,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下游抢粮已具有紧迫感。
 
尽管玉米市场心态比较弱,但是从对新粮的报价可以看出,下游企业对新粮的收购是有紧迫感的,不然不会这么着急报价,又着急提价。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紧迫呢?
 
我觉得有3个原因:

第一,低库存状态下急于补库。
 
一般来说,在新粮上市前,企业都会尽量降低库存,为新粮腾地方。一方面新粮集中上市,价格往往是全年的低点,当然各主体都想抄这个底,拿到这个红利。
 
尤其去年才刚刚上演了这样的行情,所以大家抄底的心情是很急切的。

另一方面,今年的库存也是格外的低。
 
一来是效益不好,深加工本来就维持刚需库存,饲料企业呢也在小麦和玉米之间徘徊,再加上生猪蛋鸡去产能,所以采购也并不积极。
 
二来呢,是今年玉米余粮本就提前见底,也没多少可以供应,各渠道库存都处于低位。
 
所以各方主体都想在新粮上市时抓住这个机会,自然对新粮的需求就紧迫起来。
 
第二,新玉米产情未知,甚至可能出现变数。
 
尽管现在主流看法,都认为新玉米大概率丰收,但是越来越多的基层也在反映,今年玉米可能并不如意,所谓旱的旱,涝的涝。
 
谁对呢?
 
可能都是对的,但这也至少说明玉米是存在区域产情分化的,而这对收粮主体来说相当于又增加了风险。
 
一旦所在区域玉米减产或者质量不佳,那收粮的难度就要增加了,所以也更倾向于提前储备好安全库存。

第三,提前释放稳定信号。
 
我们之前分析过,今年收粮主体的心态和去年不同了,而基层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去年那种恐慌地卖粮的情绪并不高,再加上政策对粮食的态度很明确,所以基层更倾向于惜售。
 
而收粮主体通过提前报价也有给市场释放信号的意思,即提前划出价格范围,释放价格锚定信号,让市场接受从而减少惜售情绪。
 
这一套操作下来,基本也就奠定了今年新玉米高开的格局,至少在新粮大量上市前,这个价格稳得住。
 
但同时风险也增加了,即当企业拥有充足安全库存后,很可能会马上变脸压价新粮,毕竟需求是硬伤,饲料需求有刚需但不强劲,而深加工更是等着全面扭亏为盈呢,所以持续提价收粮的意愿并不高。
 
供需双方博弈,压力也就再次落到了贸易主体的头上,玉米的顶底均向内收缩,这种情况下,玉米可操作的空间变小,对何时入手、何时出手都是很大的考验。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