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来,主产区小麦市场整体虽仍偏弱震荡,但受托市收购持续及市场需求预期回暖的支撑,落价势头已明显放缓,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反弹。对于持续反复的小麦市场,不少贸易商和基层持粮主体的耐心已基本消磨殆尽,目前出货意愿增强。监测显示,截至8月29日,主产区制粉企业国标二等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30~2450元/吨,整体价格运行区间周环比持平。
陈小麦市场交投活跃度不高
由于市场看弱小麦后市,目前市场不仅新小麦上量充足,陈小麦粮源流通亦较往年同期宽裕。一方面是存有陈小麦的贸易商出货意愿较强,腾仓较为积极;另一方面是各级政策性轮换粮持续投放,源源不断补充市场供应。由于下游市场需求偏淡,陈小麦市场购销活跃度不高。
8月25日,上海市市级储备粮竞价销售小麦33841.67吨,全部成交。其中,2021年江苏产混合麦最高成交价2400元/吨,最低成交价2390元/吨,成交均价2395元/吨;2023年江苏产混合麦和硬质红小麦最高成交价2425元/吨,最低成交价2385元/吨,成交均价2398元/吨。8月26日,河南洛阳洛粮粮食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混合麦5469.81吨,底价2400元/吨,全部流拍。
8月27日,河北省军粮供应储备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一等小麦4779.71吨,底价2400~2410元/吨,全部流拍。8月28日,陕西省储备粮扶风直属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陕西产小麦2904.26吨,底价2400元/吨,全部以底价成交。8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财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2年产白小麦6377.45吨,全部成交,底价2355元/吨,成交价2355元/吨,加上3个水杂增量,折合2410元/吨左右。
8月25日,上海市市级储备粮竞价销售小麦33841.67吨,全部成交。其中,2021年江苏产混合麦最高成交价2400元/吨,最低成交价2390元/吨,成交均价2395元/吨;2023年江苏产混合麦和硬质红小麦最高成交价2425元/吨,最低成交价2385元/吨,成交均价2398元/吨。8月26日,河南洛阳洛粮粮食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混合麦5469.81吨,底价2400元/吨,全部流拍。
8月27日,河北省军粮供应储备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一等小麦4779.71吨,底价2400~2410元/吨,全部流拍。8月28日,陕西省储备粮扶风直属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陕西产小麦2904.26吨,底价2400元/吨,全部以底价成交。8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财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2年产白小麦6377.45吨,全部成交,底价2355元/吨,成交价2355元/吨,加上3个水杂增量,折合2410元/吨左右。
终端市场需求回暖低于预期
8月下旬以来,天气逐渐转凉,面粉经销商开始为开学备货,面粉走货有所好转,制粉企业开机率提升。然而,面粉整体需求同比仍然偏弱,消费回暖低于预期。截至8月28日,主产区制粉企业特一粉出厂价2700~2740元/吨,周环比持平;麸皮出厂价1660~1720元/吨,周环比下跌10~30元/吨。
近期制粉企业开机率提升,麸皮供应充足,部分企业有库存压力,局部地区麸皮价格稳中有跌。据了解,尽管近期面粉走货有所好转,面粉企业开机率有所提升,但副产品麸皮、次粉价格下跌明显,粉企加工盈利空间有限,在采购小麦时心态依然谨慎。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面粉企业开启多元采购渠道,部分大型粉企线上交易和线下采购同步开展,既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大幅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近期制粉企业开机率提升,麸皮供应充足,部分企业有库存压力,局部地区麸皮价格稳中有跌。据了解,尽管近期面粉走货有所好转,面粉企业开机率有所提升,但副产品麸皮、次粉价格下跌明显,粉企加工盈利空间有限,在采购小麦时心态依然谨慎。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面粉企业开启多元采购渠道,部分大型粉企线上交易和线下采购同步开展,既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大幅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8月下旬,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均偏弱运行,市场多空交织,但利空因素主导市场情绪。8月27日,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国标三等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400~2460元/吨,周环比下降10~70元/吨,月环比下降20~100元/吨。
受玉米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小麦在饲料领域的替代性价比减弱,饲料企业采购重心向玉米倾斜,小麦饲用采购减少。当前,河南小麦、玉米价格基本持平,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预计河南玉米价格还有下跌空间,价格将低于小麦价格。市场预计,短期玉米市场整体弱势行情仍然难改,9月底新玉米大量上市前后,小麦或逐步退出饲用领域。
受玉米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小麦在饲料领域的替代性价比减弱,饲料企业采购重心向玉米倾斜,小麦饲用采购减少。当前,河南小麦、玉米价格基本持平,随着新季玉米上市,预计河南玉米价格还有下跌空间,价格将低于小麦价格。市场预计,短期玉米市场整体弱势行情仍然难改,9月底新玉米大量上市前后,小麦或逐步退出饲用领域。
短期麦市仍然难有较大行情
新麦上市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收购价格运行基本比较平稳,3个月的时间,新麦进厂价格始终围绕最低收购价窄幅波动。当前,主产区面粉企业小麦进厂价格为1.21~1.23元/斤,麦价依旧延续着“涨不上去、跌不下来”的僵持局面。
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也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托市收购筑牢市场底部,避免麦价深度下跌;另一方面,市场供强需弱、压力较大,制约麦价上涨动能。距新麦集中收购结束不足一个月时间,受政策性收储持续、阶段性消费回暖支撑,市场小麦采购需求或增加。
但因小麦市场供强需弱局面很难改变,期望值切忌过高。尤其秋粮上市在即,各产区基层农户和贸易环节将面临腾仓压力。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下,小麦市场不排除再度陷入弱势震荡之中。当然,在小麦集中腾仓高峰期过后,秋粮大范围上市,势必争夺小麦市场购销的焦点,供应若出现阶段性偏紧,不排除麦价再度迎来反弹回暖契机。
夏收以来,麦市多空因素交织,购销博弈激烈,行情反复已成常态。综合考虑政策导向、供需格局及市场心理等因素,预计短期麦市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价格大幅波动概率仍不大。建议各持粮主体理性购销,切忌盲目看涨看跌,把握阶段性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规避风险。既要避免跟风抛粮,也不要陷入“卖跌不卖涨”的怪圈。
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也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托市收购筑牢市场底部,避免麦价深度下跌;另一方面,市场供强需弱、压力较大,制约麦价上涨动能。距新麦集中收购结束不足一个月时间,受政策性收储持续、阶段性消费回暖支撑,市场小麦采购需求或增加。
但因小麦市场供强需弱局面很难改变,期望值切忌过高。尤其秋粮上市在即,各产区基层农户和贸易环节将面临腾仓压力。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下,小麦市场不排除再度陷入弱势震荡之中。当然,在小麦集中腾仓高峰期过后,秋粮大范围上市,势必争夺小麦市场购销的焦点,供应若出现阶段性偏紧,不排除麦价再度迎来反弹回暖契机。
夏收以来,麦市多空因素交织,购销博弈激烈,行情反复已成常态。综合考虑政策导向、供需格局及市场心理等因素,预计短期麦市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价格大幅波动概率仍不大。建议各持粮主体理性购销,切忌盲目看涨看跌,把握阶段性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规避风险。既要避免跟风抛粮,也不要陷入“卖跌不卖涨”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