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昨天我们也说了,小麦的上涨,看看就好,别太激动,因为至少目前来看,小麦持续上涨的动力很弱。
这两天有一个数据出来了,值得关注一下,那就是截至7月底,河南、河北、安徽这3个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以后,累计共收购了小麦约600万吨。
600万吨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官方数量,2025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3816.0万吨,所以600万吨大概是个什么量级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
当然这是仅1个月的收购数量,目前托市收购也还在持续进行中。
而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历年小麦托市收购期间能够快速拉动小麦市场价格走高。
而从量级上来说,托市收购在500万吨的时候,对小麦市场影响很小,或者说几乎看不到什么影响;
当收购量级达到1000万吨以上时,可能后市会使小麦行情有所上抬;
而当收购量级达到1500万到2000万吨的时候,可能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所以如果按历年的规律来看,现在的这个600万吨确实还掀不起什么水花来。
而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小麦想要翻身,不能光指着托市,得多条腿走路。
比如,就说这个需求,需求也得同步增加才行。
但现在小麦的需求可以说不是谷底,也差不多在谷底了。
这个季节就很尴尬,高温但还多雨,气温又降不下去,于是又闷又湿又热,这时候市场消费也是最低的。
而且不止是面粉消费低,面粉企业保存面粉的难度也不小,这种天气很容易变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开机率,减少生产。
本来之前麸皮的行情还可以,面粉虽然走不动,但是卖一卖麸皮也行啊,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但这两天麸皮也不行了,哗哗掉价,所以面粉企业有什么底气去大建小麦库存呢?
而另一边,这个饲料替代就更麻烦。
早在小麦还没收获的时候,市场就已经预期,今年小麦进入饲料领域的量级要增加。
虽然说具体增加多少不一定,但大体也得是个两三千万吨的量级吧。
但是现在小麦收获上市已经两个月了,替代有是有,但是一点儿也不积极。
原因一方面是玉米行情起伏不定,且市场对于后续行情争议较大,目前来看是看跌大于看涨,所以饲料企业自然就得放慢脚步了,先观望再说。
另一方面呢,生猪领域正在密集调控,降产能、降体重、控二育,直接压得猪价也是抬不起头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殖户肯定也不敢大肆补栏,而对于大猪也是不敢压栏了,所以是能卖就卖。
产能少了,体重降了,大猪也少了,饲料需求自然也就不旺了。
市场盼着的这个小麦替代迟迟没有大动静,这就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情绪落空。
所以这时候的小麦可以说是浑身都使不出劲儿来,拿什么上涨呢?
再加上现在玉米又生了变故,频频降价,又再次把小麦替代的预期延后了。
所以你说小麦距离全面翻身还有多久?
至少这两个月里看不到什么苗头,小麦只能在原地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