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说一说玉米的行情。
哎呀,只能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本来玉米现在就在涨跌的天秤上僵持不下,甚至是利空正逐渐大于利多。
之前我们说山东这波雨过后,玉米上量可能又要增加了,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按山东的规律,只要量一降,肯定还要上涨的。
而且呢,就在下周,这雨又回来了。
所以,这倒没什么可担心的,属于一个短暂的利空。
但是昨天出了一个消息,好家伙,把玉米以及豆粕甚至包括小麦都吓着了。
什么消息呢?
就在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又再次对生猪产业进行调控,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并且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等等一系列举措。
要知道5月份的时候,官方就已经发出过信号,提出降重出栏,到6月份进一步加码,直接提出要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再调减100万头,降到3950万头。
这回又再次强调,足见力度和决心。
也正是这个消息,把豆粕先给吓坏了,豆粕扭头就跌。
玉米呢,虽然没掉头就跌,但是显然又摊上事儿了,本来上量才100来车,但已经是涨跌互现了。
虽然表现看,玉米的反应没有豆粕那么大,但是放在市场中其影响并不小。
主要就是进一步拖拽了玉米的市场情绪。
我们之前分析过,玉米的利多和利空其实数来数去就是那几个,并且呢,互相博弈牵制,东风也没压倒西风,西风也没压倒东风。
而这中间有一个重要变量,那就是市场情绪。
因为今年玉米余粮供应偏紧,所以市场情绪看涨占上风,尤其是后期优质干粮越来紧缺,这也是玉米上涨的一个重要助力。
但是随着进口玉米拍卖的开启、小麦替代的持续等,玉米的看涨情绪正逐渐衰弱。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玉米的需求被挤占了嘛,所以需求支撑就预期减弱了。
而生猪这个消息一发出来,意味着生猪产能调减,二次育肥调控,饲料需求也就要跟着下降,玉米的需求市场可能就被进一步减少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或使持粮主体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从之前的看涨挺价,到持粮风险越来越大,于是能走就走的心态增加。
所以,玉米再次压力山大。
但我觉得这和豆粕市场的情况差不多,就是可能会短暂的影响玉米市场,但是并不是致命性的。
因为首先,生猪调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调减100万头也好,200万头也好,是一个相对很长的过程,不是说在某个月里马上就下调,所以并不影响玉米供应仍然偏紧的格局。
其次,玉米当前的最大压力不是生猪产能调减,而是拍卖和替代。
大家最关心的两个拍卖,一个虽然成交不高,被市场渐渐忽视,但要注意如果成交率持续走低,是否会下调拍卖底价,这才是对玉米的直接影响。
而另一个拍卖现在是各种传闻不断,但这把剑始终悬在玉米的头上,一旦落下来,玉米市场肯定是要再次震动的。
此外,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前期玉米受情绪影响出粮较多,那意味着后期余粮供应将更加吃紧,这对玉米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