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麦面临困境的时候,原本能缓解压力的另一条路也断了——没错,就是饲用替代。今年小麦刚上市时,市场普遍认为小麦会在替代领域大放异彩,当时我也是这么看的。从后续的走势来看,小麦确实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一段时间。
然而,形势突变,玉米价格开始下跌。尽管七八月份玉米市场还勉强支撑了一段时间,但到了9月份,情况可能就不容乐观了。
因为9月份华北地区的春玉米即将大量上市,玉米市场已经暗流涌动,各方都在观望。所以,预计在春玉米集中上市的地区,玉米价格可能会迅速回落,甚至有可能跌破小麦价格。
虽然托市收购的速度有所加快,但小麦市场的压力依然巨大。一方面,新小麦和陈小麦同时涌入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缓解;另一方面,尽管托市收购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小麦价格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这让很多人对小麦市场的前景失去了信心。
玉米市场近期展现出了相当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成功抄底获利,这让今年更多人想要在玉米市场再试身手。
于是,从小麦转向玉米的意愿愈发强烈。然而,九月的市场并非一片坦途,玉米存在下跌风险,而小麦也难免受到玉米行情的拖累。不过,由于有托市政策的支撑,小麦的下跌幅度可能相对较小,价格波动不会像玉米那样剧烈。
随着九月中秋和国庆双节的临近,面粉消费将迎来一个小高峰,面粉厂的采购力度有望增强。托市收购量越大,市场上剩余的粮食就越少,这为后续价格上涨提供了机会。
然而,从长期来看,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难以彻底改变。国库中陈小麦储备充足,轮换出库的压力依然存在,这将继续对小麦市场施加一定的压力。
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紧密关注三大核心变量:其一,托市收购的规模至关重要,目前收购量已接近千万吨,随着余粮的持续减少,远期价格有望得到有力支撑;
其二,玉米的上市节奏不容忽视,需密切关注贸易商抛售小麦的力度,这将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平衡;
其三,终端消费的复苏态势也是关键所在,消费的回暖将为价格提供坚实基础。
自夏收以来,小麦市场多空因素相互交织,购销双方的博弈异常激烈,行情的反复无常已成为市场的常态。综合考虑政策导向、供需格局以及市场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预计短期内小麦市场仍将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在此背景下,建议各持粮主体保持理性,审慎进行购销决策,切勿盲目跟风看涨或看跌。要善于把握阶段性的市场机会,该出手时果断出手,及时规避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抛售粮食,同时也要警惕陷入“卖跌不卖涨”的不良循环,以稳健的策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