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玉米是我国产量最高的粮食品种,常年水平维持在2.6亿吨以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0%。这一产量也约为全球第二大粮食生产国印度粮食年产量的75%。但即便如此,在国内庞大的饲料和工业用粮需求刺激下,自2019年以来我国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近五年的年均进口总规模最高峰时接近6000万吨,至2024年即便谷物进口同比出现加大幅度的下滑,玉米、高粱及大麦的进口总量也超过了3500万吨。
这也刺激玉米价格一路攀升,市场最高价格一度冲至1.5元的历史高位。在玉米价格一路冲高的同时,也带动玉米替代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张。在传统替代品方面,在2018年大麦和高粱的进口总量约为1000万吨,2021年以后两者的进口总量一直维持在2200万吨的水平。
除此之外,国内小麦的饲料替代也在两者价差的作用下逐渐成为常态,每年保守估计小麦用在饲料中的替代不低于1500万吨,高峰期约为4000万吨。也正是在这种替代作用下,自2022年5月玉米创下历史高位之后一路下滑,目前价格已经与2020年7月初的价格持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
与此同时,由于玉米价格相较小麦仍有溢价,因此小麦玉米的饲料替代也一直在持续。当然,市场最为关注的仍是下游需求市场的变化。从最近一年的价格走势来看,玉米市场的需求显然不及预期,因此,当下玉米难言反转行情。特别是进入9月份之后,北方新玉米即将开始陆续批量上市,这一集中上市时间会一直拉至明年三四月份。
对于种地农户而言,我们曾在今年6月份时提醒种粮大户利用期货市场提前做好新季玉米的销售工作,以当前的价格对比当时的价格而言,一吨玉米则相差近200元,考虑到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后价格大概率还会进一步走低,这个价差还会继续扩大。这也意味着,如果某种粮大户在6月份未进行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按照其1000亩的种植规模,至今将会少收入近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