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份“供应偏紧”的预期很快被出口疲软与贸易紧张的现实冲淡,美豆期货在连续四天上涨后失去动力。市场不禁疑问:若后续美豆单产因高温天气等因素出现高位下调,能否真正拯救当前承压的美豆市场?
一、美豆单产高位下调的可能性:历史教训与天气隐忧
从历史规律与当前气象条件看,美豆单产存在显著的下调空间,这为市场提供了短期想象空间,但并非“救命稻草”。
一方面,USDA 8月单产预估向来存在高估风险。2024年8月,USDA曾预估美豆单产达53.2蒲/英亩,较2023年高出5%,但最终实际单产仅50.7蒲/英亩,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下调幅度近5%。这种“预估高位、实际回落”的规律,让市场对2025年53.6蒲/英亩的单产预估保持警惕——尤其是当前大豆正处于关键的鼓粒期,单产尚未完全定局。
另一方面,天气风险正成为单产下调的重要推手。美国国家气象局8月13日宣布,8月16-19日美国大部将遭遇高温,且9-11月气温预计持续高于均值。对大豆而言,鼓粒期若遇超适温,单产最高可降29%,而内布拉斯加州等主产区过去20年9月平均气温较20世纪均值高4-6华氏度,暖化趋势显著。
美国机构气象预报显示,2025年9月美国中部平均气温将比正常高2-4华氏度,个别时间段可能更热,这将直接导致大豆籽粒重量下降,进而拉低最终单产。尽管今年主产区夏季降水优于去年干旱期,但高温对鼓粒期的冲击,足以让USDA的单产预估面临下调压力。
美国机构气象预报显示,2025年9月美国中部平均气温将比正常高2-4华氏度,个别时间段可能更热,这将直接导致大豆籽粒重量下降,进而拉低最终单产。尽管今年主产区夏季降水优于去年干旱期,但高温对鼓粒期的冲击,足以让USDA的单产预估面临下调压力。
二、出口疲软:美豆市场的“致命短板”,单产下调难掩需求颓势
即便单产出现高位下调,美豆市场仍难被拯救——核心症结在于出口需求的结构性疲软,这一问题远非单产调整所能弥补。
作为美豆最大进口国,中国的“缺席”让美豆出口陷入困境。2025年以来,中国对美豆新作预售量持续为“零”,2024/25年度美豆对华出口销售量2248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2392万吨,占美豆销售总量的比重仅43.65%,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低。USDA已将2025/26年度美豆出口预估下调4000万蒲至17.05亿蒲,若中国持续缺位,美豆结转库存可能面临进一步上调。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豆的需求转移并非短期周期现象:2025年4月中国自美进口大豆骤降43.7%,巴西占其采购量的73%,上半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占比更是高达86.6%,且已与中国签署可持续供应协议,2025年对华出口预计突破8000万吨,形成从港口到压榨厂的完整物流体系,即使后期中国返回美豆市场采购,这种结构性绑定让美豆难以迅速夺回以往市场份额。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豆的需求转移并非短期周期现象:2025年4月中国自美进口大豆骤降43.7%,巴西占其采购量的73%,上半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占比更是高达86.6%,且已与中国签署可持续供应协议,2025年对华出口预计突破8000万吨,形成从港口到压榨厂的完整物流体系,即使后期中国返回美豆市场采购,这种结构性绑定让美豆难以迅速夺回以往市场份额。
贸易紧张进一步固化了需求颓势。尽管中美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但成本劣势让美豆在与巴西大豆的竞争中难占上风。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正走向史上最大农业贸易逆差,2025年1-5月逆差245亿美元,全年预计达495亿美元,而包括美豆在内的系列农产品及商品出口的疲软正是逆差扩大的重要推手——没有中国需求的支撑,即便单产下调导致供应略有收缩,也无法改变“丰产无市”的格局。
三、巴西竞争与全球过剩:美豆市场的“双重挤压”
美豆单产下调预期的利好还将被巴西大豆的竞争与全球大豆结构性过剩进一步稀释,美豆难以在供需博弈中占据主动。
巴西凭借“供应稳定、品质优良、成本可控”的优势,已在中国市场建立难以撼动的信任。巴西植物油工业协会(Abiove)首席执行官André Nassar表示,即便中美达成关税协议,中国也不会放弃巴西大豆——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1.76亿吨,且未来年均增长2%,农户已为9月启动的播种季锁定预售价格,不会因中美谈判大幅调整面积。
更重要的是,巴西大豆对华贴水虽有短期波动,但长期物流优势与稳定供应让中国进口商更倾向于锁定南美货源:2025年中国买家连续4周周度买船量超30船,10月船期采购进度已近6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巴西,美豆销售黄金窗口(9-11月)正不断收窄。
更重要的是,巴西大豆对华贴水虽有短期波动,但长期物流优势与稳定供应让中国进口商更倾向于锁定南美货源:2025年中国买家连续4周周度买船量超30船,10月船期采购进度已近6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巴西,美豆销售黄金窗口(9-11月)正不断收窄。
全球大豆的结构性过剩则进一步压制价格弹性。2025/26年度全球大豆结转库存预计达1.249亿吨,虽较上年度微降0.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十年均值,过剩主要由巴西1.76亿吨、阿根廷5090万吨的创纪录产量驱动。
低成本的南美大豆充斥全球市场,让美豆即便因单产下调出现供应收缩,也难以在价格上形成显著支撑——市场的核心矛盾已从“供应多少”转向“谁来买”,而美豆在需求端的劣势,远非供应端的小幅调整所能扭转。
低成本的南美大豆充斥全球市场,让美豆即便因单产下调出现供应收缩,也难以在价格上形成显著支撑——市场的核心矛盾已从“供应多少”转向“谁来买”,而美豆在需求端的劣势,远非供应端的小幅调整所能扭转。
结论:单产下调难改美豆市场颓势,需求才是破局关键
综上,美豆单产若出现高位下调,或许能给市场带来短期情绪提振,缓解部分供应端的担忧,但无法从根本上拯救美豆市场。当前美豆市场的核心矛盾并非“供应过剩”,而是“需求缺位”——中国的结构性转向、巴西的竞争压制、全球的过剩格局,共同构成了美豆难以突破的困境。
对美豆而言,真正的“拯救者”并非单产的小幅调整,而是中美贸易协商的实质性突破与中国需求的回归。若中美未能就关税与采购达成有效协议,即便单产因高温下调,美豆仍将面临“供应略有收缩但需求持续疲软”的尴尬局面,价格难有持续性上涨;
反之,若中国重启美豆采购,即便单产维持高位,出口需求的改善也能为市场注入真正动力。短期内,美豆市场或因单产下调预期呈现震荡,但长期走势仍需锚定中国订单与贸易政策的变化——单产调整只是“插曲”,需求才是决定美豆市场命运的“主旋律”。
反之,若中国重启美豆采购,即便单产维持高位,出口需求的改善也能为市场注入真正动力。短期内,美豆市场或因单产下调预期呈现震荡,但长期走势仍需锚定中国订单与贸易政策的变化——单产调整只是“插曲”,需求才是决定美豆市场命运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