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预计,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今年我国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价格和数量已经公开对外发布。目前,湖北、四川等地小麦已陆续上市,质量总体较好。保障农民卖粮无忧,保障粮食储备管理安全,全力夺取夏粮丰收,各地力求夏粮收购各环节科学、高效、有序运转,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收储调控措施共同作用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整体稳中有升。在此情况下,“未雨绸缪”不可或缺。在夏粮收购过程中,要警惕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防止出现压级压价、拖欠农民售粮款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行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夏粮收购执法检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监管,推动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维护良好的收购秩序。
用心做好细节服务,有效应对购销挑战。农发行初步安排夏粮收购资金1500亿元,做好金融支持保障。河南、安徽等6个小麦主产区累计准备仓容1600亿斤,确保粮食有仓可储。各地粮库还在加速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推广手机应用预约收购等方式,优化收购流程,提高收购效率,让农民卖粮更便捷。
有关单位还与气象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储粮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烘干晾晒,避免产后损失。千方百计优化夏粮收购服务,让农民的辛勤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夯实“大国粮仓”。
有关单位还与气象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储粮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烘干晾晒,避免产后损失。千方百计优化夏粮收购服务,让农民的辛勤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夯实“大国粮仓”。
加强多元经营主体参与,激发市场购销活力。各地要强化产销衔接和农企对接,积极引导粮食储备企业、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多元竞争的活跃局面,结合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能使农民手中的粮食卖出合理价格,促进粮食流通效率提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政策性收购作为必要补充,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能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维护好种粮积极性。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政策护航、资金支持、服务保障,将“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严格落实到位,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运行。统筹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将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进一步端牢中国饭碗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