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在灰埠镇小港村,一千多亩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里,成熟的早稻穗大粒圆,一片金黄。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作业,所过之处,稻谷尽收,仓满粮溢。
田间地头,满是农户们忙碌而喜悦的身影,农业专家团的测产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歌。一同参加测产工作的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蔡裕山说:“从测产的结果来看,这些品种的产量是非常喜人的。尤其是中组53这个品种,它的湿谷产量达到了每亩1683斤,较去年同田块种植的常规品种,增产了5%以上。”
超高的产量源于今年在我市推广的新动能。一方面是优质新品种的“硬支撑”。农业部门积极引进并推广像“中组53”这样产量更高、性状更优的水稻新品种,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种源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软实力”。当地整合资源,为种粮大户提供从优选种子、化肥农药供应,到种植技术指导、农机调配,直至最后稻谷收购的“一条龙”全流程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过去在信息、技术和销路上的后顾之忧,让种田变得更为省心、省力、省成本。
传统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技术,则作为保障稻米品质、降低投入成本的科学托底。种粮大户金小蠢表示:“现在种田,比以前可以轻松多了。尤其是种子、化肥、农药,还有销售,都有一条龙服务。田间管理技术也有农业专家经常来指导,得到很多的帮助,所以今年能种出这样的水平,也是感到高兴。”
传统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技术,则作为保障稻米品质、降低投入成本的科学托底。种粮大户金小蠢表示:“现在种田,比以前可以轻松多了。尤其是种子、化肥、农药,还有销售,都有一条龙服务。田间管理技术也有农业专家经常来指导,得到很多的帮助,所以今年能种出这样的水平,也是感到高兴。”
新模式、新品种的组合发力,点燃了农户的种粮热情。金小蠢算了一笔账,得益于服务保障、专家指导和良好的田间管理,预计每亩增产超过100斤,增收更有保障。丰收的田野,传递着科技惠农的强音,也唱响了农民轻松种田、稳步增收的欢歌。种粮大户金小蠢说:“今天的测产让我感到很惊喜,也没想到产量能有这么高。今年自己的1000多亩田,不说都达到1683斤每亩,平均1600斤每亩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今年肯定是挣钱的,初步估算今年早稻每亩最少要赚到400块钱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