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涨跌切换迅如闪电!小麦市场进入“高频震荡”模式
日期: 2025-11-27   来源:  阅读: 9900  双击鼠标滚屏
       进入11月下旬,陕西部分制粉企业的小麦进厂价率先突破每斤1.3元的关键点位,河南多家企业收购价也站稳1.28元门槛。市场热度刚刚回升,河北麦区随即出现回调,山东市场紧随其后,这波调整迅速传导至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麦市节奏切换之快,折射出当前购销双方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


自11月中旬启动的这轮上涨,推动陕西部分企业报价越过重要心理关口,但市场乐观情绪尚未充分释放便遭遇降温。值得关注的是,本轮波动正重塑区域市场格局,南北产区购销活跃度出现明显分化。


河北、山东等传统主产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当地企业为把握补库窗口,普遍开启全天候采购,积极扩充原料储备,部分厂家库存已达高位水平。

为控制成本,河北部分企业率先下调报价,山东厂家迅速跟进,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企业也陆续进行试探性调价。从到货情况看,部分核心产区企业正面临到货减少与价格回调的双重压力,这一趋势或将成为短期内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


区域价差持续扩大,加速小麦跨区流通,深刻改变传统供需格局。目前,河南西南部及中北部粮源持续流向陕西,弥补当地供应缺口;山东西部小麦呈现双向流动,既输往河北,也回流至河南;河北沧州、衡水等地粮源则持续南下,满足本省中南部及豫北加工需求。


这一流通格局正悄然改变各区域市场地位:曾具价格优势的河北产区,低价资源逐渐减少,贸易商在震荡中逢高出货意愿增强,洼地效应持续减弱;而河南中南部、豫东等面粉产业集聚区长期处于价格高位,在到货量与价格同步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采购半径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未来价格上行积蓄动能。


贸易环节的购销策略也在发生深刻转变。多数经营主体采取“涨时获利了结、跌时持粮观望”的灵活方式。随着可流通粮源持续收缩,贸易端对后市看涨预期有望增强,与加工企业的议价博弈将更趋激烈。在缺乏新增供给的情况下,行情波动的短周期特征与反复震荡格局或将进一步凸显。


政策调控作为市场运行的重要指引,其方向与力度始终牵动行业神经。特别是政策性小麦投放的规模、节奏与期限安排,直接影响市场预期。近期关于托市小麦投放的传闻尚未落地,这一预期差为当前麦价提供了底部支撑。


在普通小麦震荡整理的同时,优质小麦与特色品种的购销博弈也在持续。符合烘焙标准的高端专用麦及特色品种,依托其稀缺性保持价格强势。目前市场供给以民间渠道为主,进口小麦的规模与到港时间将成为影响国产优质麦行情的重要外部变量,建议相关加工企业重点关注。


转向面粉市场,11月以来经历了从“麦面同跌、麦涨面降”到“麦面同涨、麦降面稳”的多重切换,企业策略在动态调整中日益分化。


部分龙头企业依托规模、渠道及供应链优势,采取主动营销策略,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引领作用;部分中型企业选择跟随策略,配合精准促销灵活应对;而多数中小企业则维持观望,谨慎决策。不同策略选择正导致企业经营成效持续分化。


从需求端看,当前市场缺乏实质性利好,终端消费延续疲软态势,价格波动对需求的拉动有限。近期面粉价格上涨更多是企业在原料成本上升压力下的被动应对,缺乏内生上涨动力,也制约了调价空间。


多数企业担忧调价导致客户流失,倾向于稳价保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上涨热度。部分经销商也顾虑终端用户品牌忠诚度下降,选择自行消化成本压力。多重因素交织下,面粉价格向上拓展的空间明显受限。


综合来看,在需求不振、销量下滑与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下,后市既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也难以出现深度回调。


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偏低,客观上减少了面粉有效供给,增强了企业的挺价意愿,但也同时压缩了价格波动幅度,缩短了涨跌周期。


分销环节面对震荡行情,普遍采取“即购即销、低库存运行”的稳健模式,并辅以多品牌组合、多品类经营的灵活战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加工企业的促销效果,平抑了价格波动影响。在行情不稳时期,经销商更倾向于选择未涨价或涨幅较小的品牌,以及降价幅度更大的产品,以对冲市场风险。这种采购行为将从渠道端加速行业整合进程。


当前多数企业正面临销量萎缩、开机不足、利润微薄的多重压力,但需要认识到,面粉整体消费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总有企业通过精准经营实现较好业绩。


唯有深入洞察不同渠道、不同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研发推广高性价比的适销产品,依托内部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将单纯的买卖关系升级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方能突破困局,实现持续发展。


与麦粉市场的频繁波动形成对比的是,近期面粉副产品持续呈现量价稳健态势,有效缓解了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受部分企业限产影响,麸皮等副产品供给有所收缩,而养殖业因存栏量维持高位,生猪及肉禽饲料需求保持旺盛,为副产品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面粉价格整体波动有限,而副产品价格虽受玉米行情及养殖需求等因素影响出现震荡,却始终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变量,有效对冲了“麦强粉弱”带来的利润挤压,为行业经营提供了关键缓冲。


展望后市,小麦市场预计将逐步由震荡下行转向企稳,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小幅整理。在政策性小麦投放减量、托市政策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若无新增供给补充,麦价既缺乏大幅下跌的基础,也不具备短期快速冲高的条件,但不同区域的供需格局仍将持续演变。


面粉市场续涨动力不足的态势已初步显现,短期向上调整难度较大,消费疲软仍是主导因素。然而在成本支撑下,下跌空间同样有限,整体以平稳运行为主,出现小幅波动的概率较高。(作者:东方旭)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