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这个时候,豆粕市场又发生一件大事。
昨日,中储粮突然发布公告,将于29日周五的时候拍卖进口大豆,数量为16.4万吨。
消息落地,期限双跌。
为什么跌了?
答案很明显,市场对于拍卖消息产生了新的预期。
一是不确定拍卖的频率和节奏,但大多数主体都能参拍。
如果拍卖持续一周一拍,每次数量不变,那么每月大概的拍卖量也有七八十万吨;而如果像进口玉米拍卖似的,一周两拍,那就更高了。
而进口大豆拍卖和进口玉米拍卖不太一样,参拍进口玉米需要拥有转基因加工许可证,会限制很多企业,但由于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的原料结构问题,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型油厂都拥有这个许可证,这就使得参拍的范围明显比玉米要大得多。
这么一来,就意味着,可以形成对市场的有效补充。
二是当前豆粕库存处于高位,短期压力可能会增加。
按照大豆供应节奏来看,八九月份市场对于进口大豆的供应并不是太担忧,因为这时候巴西玉米还在陆续到港,所以供应方面没有太大的忧虑。
而市场主要担忧的是四季度以后,如果美豆缺失,那么大豆供应可能会出现紧张,这时如果拍卖进口大豆,会形成有效补充。
但现在进口大豆就开拍了,可能会使近期的压力更加明显,尤其对现货的冲击更明显,所以现货走跌。
三是压力后移,叠加美豆恢复进口,使远期预期改变。
虽然近期猪价有所波动,但是也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所以虽然豆粕走货略有好转,但总体库存压力依然很大,部分地区催提货依然明显。
如果再加上拍卖,供应压力势必要后移,而现在中美贸易不确定性较大,而近期又频频传出中美有望再度谈判的消息,使得市场对于后市的大豆供应预期转为宽松。
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波动局面,那么随着拍卖的开启,豆粕市场是否会发生转变呢?
我认为不会,或者说恰恰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即豆粕再次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大涨的概率也并不高。
现在豆粕的关键问题看似就在四季度进不进口美豆上,但其实这个问题早有多手准备,也就是说,进不进口美豆其实对我们的影响都不会大,这是我们拒绝美豆的最大底气。
更何况从博弈角度来看,美豆挺不住的概率很大,所以四季度的大豆供应基本不会出现非常紧迫的局面。
这么一来,也就意味着豆粕供应也不会缺到再次暴涨的地步。
但另一方面,豆粕经过持续磨底以后,这个底基本已经筑成了,再破位下跌需要有很大的利空。
而就算是重新进口美豆,但在成本问题上也有支撑,所以豆粕看似危险,但其实是有很强支撑的。
基本的框架已固定,行情波动都在框架之内,而现在市场翻天覆地只不过是情绪变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