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此前因中美贸易关税问题,中国一些豆粕采购商开始寻求在阿根廷寻求新的粮源进口渠道,并接连采购了3批共9万吨的阿根廷豆粕。虽然第一船豆粕在运往中国的途中因质检问题最终转运至越南,但也验证了从阿根廷进口豆粕的可行性。
若第二船、第三船豆粕能顺利完成对华装运,那么阿根廷豆粕进口渠道将会快速打通。
值得注意的是,受中美贸易关税问题迟迟未能达成协议,周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在上周触及两个月高点后振荡下跌,原因是业内人士对中国买家会购买美国大豆失去信心。
不过,在对华出口受阻之际,美国大豆也在利用关税问题寻求新的出口市场。最新消息显示,巴基斯坦计划进口110万吨美国大豆,以缓解双边贸易逆差。
在欧洲市场,欧盟与乌克兰也在讨论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以限制乌克兰农产品出口对欧盟本土农业的冲击。
资料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为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一度扩大乌克兰农产品的进口,但却导致欧盟内部一些国家的农户种植收益受损。从今年6月份之后,欧盟开始恢复对乌克兰农产品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乌克兰谷物出口立即受到冲击。数据显示,2025年6月至7月乌克兰谷物出口量同比下降30%,欧盟进口份额下降33%。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官方的消息还显示,欧盟已对美国放开农产品进口市场。
在亚洲大米市场,日本各地农协大幅提高新米收购预付款。其中,新潟县农协将新米预付款较去年提高约70%,达每60公斤3万日元。鱼沼产越光米收购预付款定为每60公斤3.2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78元。
由于农协收购预付款通常被视为市场价格基准,预示今年秋季后日本大米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不过,在全球大米市场目前正遭遇来自印度的出口压力。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警告说,印度计划释放2000万吨大米库存,这将压低全球市场价格,损害泰国农民的利益,下月泰国大米价格将进一步暴跌。
据悉,印度计划释放大米库存,为新季收成腾出空间,这些投放向市场的库存大米仅为每吨230美元,出口成本预计在每吨280至300美元。而泰国破碎率5%成品米的出口价格当前为每吨365至370美元。
其他方面,中国将发放20万吨棉花加工贸易进口配额,保障纺织业原料供应。
在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南方新季玉米逐渐放量上市,新收玉米棒装车价格集中在0.53元左右,这也导致北方产区玉米价格再次出现大幅调整,其中,黑龙江、内蒙古部分企业,一天落价两三毛,山东诸城兴贸、源发等,收粮价一天多变,涨跌频繁。
在新作玉米产量预期方面,今年主产区天气整体要好于往年,丰产预期偏高,但也有部分地区传出减产预期。
此外,尽管近两年玉米价格跌至阶段性低点,但各地玉米种植积极性依旧偏高。有行业数据显示,今年黑龙江地区部分大豆改种玉米,改种比例大概在5-10%,吉林地区西部存在少量改种花生、大豆现象,新疆、西南等产区玉米面积继续有所增长,整体看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在下游需求方面,为了解决生猪产能偏高的问题,从7月份开始政策端引导企业调减百万头能繁母猪以及控制生猪出栏体重,从猪的生长周期看,年后3—4月生猪出栏量达到年度最低,这将不利于新季玉米消费,尤其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