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原因是,豆粕头上的压力有所松动了。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下游需求增加,豆粕提货速度有所加快,之前似泰山压顶的库存压力似乎要有所松动了。
于是,豆粕挺了挺胸膛,又涨了一点点。
现货基本站稳3000大关。
我们之前分析过,豆粕其实憋着一股劲儿,但是由于之前的持续磨底,以及库存压力,使这股劲儿释放不出来。
所以只能是小步慢踱。
但现在上方压力松动,是不是意味着豆粕要动起来了呢?
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
第一,豆粕的压力仍存。
其实库存对于豆粕来说,只是压力的其中之一,甚至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压力。
豆粕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就是美豆。
有人说,美豆不是涨了吗?
美豆肯定会涨,是因为美豆需要涨起来。
因为美国农民压力太大了,都好几次喊话特朗普了。
而看看美国做了什么呢?
先是大幅下调了种植面积,其实到现在谁也说不清为啥大豆种植面积就突然降了这么多?
但结果就是,美豆受到了鼓舞。
然后就是单产,这个单产也挺有意思。
之前公布的单产是比较高的,但是最近就有机构的调研显示,单产没那么高,那么后续公布的单产会不会降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豆油受生物燃料政策的影响,也是表现强劲。
所以,美豆当然就涨了。
但是美豆上涨必然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对豆粕的助力也就没那么强。
第二,美豆要来了?
自美国大豆协会喊话特朗普之后,中国驻美大使随后也在公开场合谈及中美的农业合作,称中美农业合作多多益善。
这个信号也被解读为对美国喊话的一种回应,那么对接下来的中美贸易合作是有正向作用的。
而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中国进口美豆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中国现在甩开膀子进口南美大豆,但对于美豆一点儿不要的概率不大,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不是我们扛不住,而是美国扛不住。
确切地说,是美国豆农承受不了种出来的大豆没人要。
所以进口美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这事确定,那么四季度大豆供应短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供应松了一口气,豆粕也就松了一口气。
第三,大涨不一定,但涨势基本确定。
虽然说豆粕大涨的概率可能不是太大,毕竟供应如果能满足的话,豆粕也就没有大涨的动力。
整体重心上移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因为前面说了,美豆可能跌不动,因为方方面面都需要美豆涨起来,所以美豆跌不动那么进口大豆成本就是一个支撑。
其次,养殖业产能依然处于高位。
无论是生猪还是蛋鸡,产能以及存栏可都不低。
虽然现在都在强调去产能,但四季度是全年猪肉消费最旺的时候,就算整体消费不及往年,但也没人想错过这个消费旺季。
尤其在官方再次收储以后,市场情绪有所恢复,以及标肥价差增大,各种挺价、惜售情绪又有所好转。
所以产能撑得住,饲料需求就不会少,豆粕需求也就有支撑。
而现在上方供应压力开始松动,这也意味着需求开始抬头了,豆粕也要逐渐抬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