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路狂跌的新疆玉米再现大跌行情。
之前是先跌了130元/吨,然后没过多久,又跌了100元/吨,直接跌破了1元大关。
然后消停了几天,就在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山东市场的时候,咔嚓一声,新疆梅花又跌了!
又是130元/吨,直接跌到了0.885元/斤。
而且是新季玉米潮粮的折干价格。
这消息一出,玉米市场再次窒息。
这件事反映出2个信号:
第一,新玉米丰产预期越来越高。
之前新疆玉米连续下跌就引发了市场的不小关注,是需求太弱?质量太差?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个原因,新玉米预期丰产,供应增加,需求走弱,因此供大于求的格局凸显无疑。
不然也不会这么大刀阔斧的砍价。
第二,玉米情绪跌到极点。
之前这种看跌主要表现在期货上,因为不管是现货上涨也好,还是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也好,抑或是豆粕上涨也好,玉米期货都是照跌不误。
而看跌也不是光凭感觉的,也有依据:
第一个依据就是玉米供应缺口不及预期。
之前市场一直炒作玉米没余粮了,供应不上了,但后来发现,玉米不知道从哪儿就冒出来了,虽然说没有大上量,但是也是小量不断。
尤其是东北市场,余粮紧不紧不重要,因为有储备库拍卖来补充,所以玉米供应偏紧马上就被证伪了。
虽然说山东华北确实是供应紧张,但是架不住也有其他地方的玉米跑来补充,所以整体上玉米的格局就呈现出供应并不紧张,甚至还略宽松。
第二个依据就是新玉米成本下降。
去年玉米大跌,利润大减,导致地租等价格有所下降,所以今年玉米种植成本也有所下移。
当然玉米也有可能会跌破成本,但当玉米跌近成本线以后,惜售情绪会明显提升,就会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再加上近两年政策对玉米关注较高,在保障种粮人合理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跌破成本线的概率变小。
而新疆玉米给出的这个价格也基本印证了市场的预期,虽然说是比去年的开秤还高了40元,但依然给了市场不小的压力。
因为这预示着,到山东以及东北玉米上市的时候,可能也要面临价格大落。
因为参考去年,玉米的大落就是从新疆玉米的下跌开始的。
于是就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年的玉米会不会重走去年的老路?
新玉米上市,供应增加,价格走弱这是规律,也是必然现象,但我认为今年的玉米和去年并不同。
虽然说近两年新疆玉米表现挺抢眼,但国内玉米的格局仍然是以东北玉米和山东华北为主,这两大产区依然是全国玉米的供应大头儿。
而今年的玉米可能重点正在区域分化上。
之前受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玉米确实可能存在减产的现象,尤其是东北产区,虽然东北就这么三省加一区,但是如果粮源出现质量分化,也很可能会影响玉米的局部行情。
其次,北粮南运已形成很成熟的运输通道,即便新疆玉米报价略低,但缺乏低成本的运输通道,所以对南方主销区来说依然是不划算的。
而从今年进口玉米的情况来看,明年进口数量减少依然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南方销区依然要依赖于内贸玉米。
而去年之所以玉米全面大跌并非是因为新疆玉米下跌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整体增产,尤其是东北玉米增产幅度为2.1%。
所以并不能混为一谈。
但玉米确实是有些悲观的,只是不必过度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