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盘面上的表现却都不太大。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是动力太弱呢,还是博弈太强呢?
对于豆粕的情况,我们前两天作过详细地多空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结论就是豆粕的利多要大于利空。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基于3个点:
一是市场对三季度以后进口大豆缺口的关注。
现在是南美大豆出口旺季,每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数量都在千万吨级别,但是当南美出口旺季过后,到四季度以后,进口大豆来源就成了重点关注问题。
从相关的订单也可以看出,9月份的大豆采购订单已完成了约80%,但是10月以后的订单却寥寥无几,说明远期大豆供应正面临着缺口。
这是市场看涨豆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要说了,不是还有美豆呢吗?
这就是第二个因素,美豆重返中国市场。
这个事我们之前也详细分析过,无论美豆来也好,不来也好,对国内豆粕市场都是利多,只不过是大多还是小多的问题。
三则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提振豆油需求,对市场形成共振,使得美豆成本得到支撑,进而也支撑了进口大豆成本。
所以在这三个支撑下,豆粕呈现缓慢上行的趋势,开始逼近3000元/吨大关。
而弄明白这三点以后,也就会弄明白,上面说的豆粕上涨决不是因为动力太弱,而是博弈太强。
第一博弈就是近弱远强。
近期看豆粕是弱的,南美大豆疯狂到港,以及国内豆粕库存不断累库,都增加了短期的现货压力。
但是对于远期,市场却颇有期待,所以近期与远期的博弈就非常强。
第二是中美贸易博弈。
我们刚才分析,无论美豆是否重返中国市场,对豆粕来说都是偏利多的。
但这里也有一个关键时间点,那就是8月1日以后,美国对华关税政策面临调整,市场目前对此关注很高。
虽然说是大涨和小涨的问题,但是要考虑到情绪憋得太久了,所以消息出来后肯定要引发一波震动。
而在这种激烈的多空博弈下,豆粕上涨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
比如美豆开始进入到天气炒作期,美豆的波动对豆粕的影响越来越大。
再比如,当前情绪已经酝酿到位,如果这时市场再出现一个合适的利涨因素,那么情绪就很可能爆发,进而助豆粕一臂之力。
可以看出,这是豆粕的一个趋势,在触底2800元/吨以后,一直在底部徘徊,然后随着利多的出现开始逐渐抬头。
但要说豆粕会涨多高,我也并不这么认为,即便有可能也是一过性的,因为大背景的支撑并没有那么大。
所以,对待豆粕要有涨时看空,空时看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