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企业打压粮价的态势愈发猛烈,何时再涨
日期: 2025-07-11   来源:8866粮新粮食  阅读: 5862  双击鼠标滚屏
自玉米开启下跌之路后,压力可谓是接踵而至,甚至到货降至“冰点”也无法阻止下降的趋势,昨日山东到货仅有170余台,但并未影响到企业的降价动作,甚至东北地区的下跌态势更加猛烈,这么看起来玉米大范围下跌的局面已经成型,那么问题来了,本轮能降多少?何时又能再次上涨?进口玉米继续投放的同时定向粮启动的消息传来,真的吗?小麦市场一边托一边拍,到底是助涨还是限高?持粮主体现阶段又该进行哪些操作?
 
本轮能降多少?
 
关于玉米能降多少的问题,前面咱已经聊到过了,就目前的市场局面来看,本轮的玉米降价的进程可能刚刚过半,首先是山东地区到货开始骤降,但一场大范围的强降雨再次对持粮主体的库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持粮主体的心态开始趋于稳定,看涨的情绪降温,出货的意愿和速度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东北地区。三是进口玉米拍卖叠加南方春玉米入市,如果再算上新麦的冲击,目前玉米市场阶段性缺粮的局面被打破!不过小编认为玉米短期内震荡容易,但想破位下跌很难,毕竟底线还是极为稳定的!
 
何时又能再次上涨呢?
 
玉米想再次上涨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小编预计大概率要一周甚至更多,除非集体惜售再现,市场流通粮源骤减,或是进口玉米拍卖被叫停,但这些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进入七八月之后,北方的降雨天气会增多,而距离新玉米入市越来越近,渠道粮入市的节奏会加快,不过小编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近期价格下跌除了和渠道粮源增多有关系外,企业想借着进口玉米拍卖压制一波的想法更为突出。但从市场基本盘来看,企业短期压制有可能,但随着供应减少价格还是要涨上去的!
 
定向粮启动是真的吗?
 
真假小编不敢说,但从前面几次的假消息来看可能性不高,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目前玉米正处于“下坡路”,中储粮没必要此时再出手,一个进口玉米拍卖短期内足够压制现阶段的玉米行情了,二是目前市场局面仅是供应偏紧且属于人为,这就意味着市场本身并不缺粮,再加上需求持续减弱,定向粮此时入市意义不大!
 
企业库存现状:
 
根据对产区企业的抽查和汇总官方的数据来看,目前深加工企业的库存周期普遍能维持在25天以上,就算是山东企业也能达到10-15天,东北和南方企业的库存周期更长一些,另外不少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中远期订单,再加上目前企业开机率低,短期内没有强烈的补库需求!
 
而饲料企业的数据相对于深加工好一些,首先是1-5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13084万吨,同比增长9.6%。但现阶段生猪产能明显过剩,而禽类养殖也有过剩的趋势,大家不妨扫听下目前肉蛋类的价格,对于玉米的需求大多数企业都仅保持刚需采购,更别说现在市场替代品正在增多,饲料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态度较为冷漠!
 
短期内玉米面临较强的出货压力,行情冲高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虚弱期”,也就是小编一直在说的区间震荡,目前玉米处于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远期行情走势有待观察。
 
小麦市场一边托一边拍,到底能涨吗?
 
最近一段时间的小麦价格也是一降再降,虽说有托市的护底,破位的可能性没有,但对贸易商来说也是压力日增,更别说现在官方是一边托一边拍,到底是助涨还是压制众说纷纭,其实小编认为很好理解,托市为了稳定市场,而拍卖则是为了腾库,咱多次说过,短期内小麦不会有出圈的条件,区间震荡的局面会持续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更别说现在制粉企业订单下降,开机率降低了!
 
虽说目前的小麦确实压力不小,又处于集中入市前,上行不易但下行也难,这就是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小编认为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只要把价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净粮),都谈不上风险,从目前已上市新麦价格来看,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在1.21-1.23元/斤之间,与陈麦价格持平,高于最低保护价,所以利润空间是存在的,特别是短线运作的情况下!

关于最近一段时间新陈麦不断下降,这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利润在一步步扩大,毕竟有政策托市的价格摆在那里,还有粮库也正在不断地入市收购。小编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新麦的价格不会低于1.25元/斤!

持粮主体现阶段又该进行哪些操作?
 
其实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现阶段的贸易商需要重点关注三件事。一是政策的波动,它们才是价格走向的指路灯,其次就是市场流通粮源的情况,或者说是持粮主体的售粮情况,毕竟市场流通粮源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购价的调整,最后就是持粮主体的心态,要稳定,切勿盲目追涨杀跌,学会逢高出货,见利变现才是王道!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