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托市库点陆续增加,提振效果却边际递减:粮库门前排队卖粮的队伍行进缓慢,验收又高又严;夏季面粉消费疲软,面粉厂开机率低迷,收购意愿不足,进一步拖累了市场流动性。
显而易见,小麦为何突然抬头?并非供应骤减,也非需求井喷。
本轮反弹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其一,玉米强势回升。玉米与小麦历来“形影不离”,今年尤甚——小麦能否翻身,几乎要看玉米脸色。
前阵子玉米连跌,连带把小麦也吓出一身冷汗,这才出现北京地方储备折价百元的采购。如今玉米急涨,短线已逼近前高,小麦终于得以喘息。不过,玉米涨幅有限,小麦底气也就有限。其二,超跌后的技术反弹。
行情并不总按供需出牌。小麦长期“供强需弱”的格局未变,却并不意味着只能一路下探。价格跌至接近托市底价,再跌空间被封死;用粮主体也意识到“底已现”,补库动作随之启动,短线买盘集中释放,便促成了这轮反弹。
虽然小麦就这样突然涨了起来,但底气明显不足——供大于求的底色纹丝未动,上涨空间自然被圈在狭窄的天花板里。眼下,小麦的“库存减压阀”只剩两条路:托市收购和饲料替代。
托市虽在持续,却像老牛拉车:三大主产区都已开秤,进度却温吞,粮库门口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侧面印证了仓外余粮的沉重压力。
饲料替代更憋屈。此前玉米一路狂奔,饲料厂一度幻想“高玉米=小麦机会”,可情绪重建是慢工,崩塌却只需一瞬。如今,真要等到饲料企业再次批量采购小麦,恐怕还得按“天”甚至“周”来倒计时。
一句话:托市急不得,替代也急不得,小麦的大行情只能且行且看,机会仍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