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中国正逐渐恢复在全球粮食市场的采购
日期: 2025-05-22   来源:每日粮油  阅读: 6763  双击鼠标滚屏
最新消息显示,欧盟计划从6月6日起降低乌克兰农产品免税配额,其中饲料玉米配额将从470万吨削减至65万吨,糖的配额从10.9万吨削减至4.07万吨,家禽的配额从5.71万吨削减至4万吨。作为对比,上一年度乌克兰向欧盟出口超过1400万吨玉米,占比达五成,出口糖类产品更是创纪录,接近30万吨。

在亚洲大米市场,尽管当前全球大米价格走低,但印度仍计划进一步增加大米出口,与巴基斯坦争夺全球大米出口市场份额。来自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前10个月巴基斯坦巴斯马蒂大米出口总量为707875吨,同比增长15%,但4月出口量仅为43895吨,创下本财年最低。

在全球大宗农产品贸易方面,近两周国际交易频繁。其中,阿尔及利亚通过招标买入65万吨小麦,沙特则购入62.1万吨黑海小麦,来自亚洲的韩国近段时间则采购了总量24万吨的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和豆粕等。而本周菲律宾也通过私人出口商采购了约14.5万吨的美国豆粕。

另据媒体援引澳大利亚贸易公司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买家已经从澳大利亚购买了4到5批5.5万吨的小麦,将于7月或8月交付,并从加拿大购买了约20万吨小麦。消息还称,6艘装载约36万吨法国或乌克兰大麦的巴拿马型散货船,将于7月或8月出发前往中国。

一名德国贸易商表示,中国的小麦和大麦进口采购在过去一年里非常平静,这是他在数月里看到的第一笔大宗交易。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此前一段时间中国在全球大宗农产品市场的采购极为平淡。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小麦和玉米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分别锐减61.2%和84.5%,大豆进口也同比减少29.1%,进口量创10年来同期最低点。

由于进口数量锐减,导致5月初华北和东北的几家油厂不得不减产或停产,一些库存不足的饲料厂不得不在市场购买昂贵的现货豆粕,使得4月下旬的豆粕现货基差高达千元。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在全球粮食市场的采购。

据相关进口大豆船期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迎来进口巴西大豆到港高峰,预计5月进口大豆将达1300万吨,6月维持在1200万吨,7月也将到950万吨。随着大豆进口数量的增多,截至5月16日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已经攀升至646万吨,同比上升151万吨,较过去三年均值上升171万吨。从市场传来的消息还显示,近期我国进口大豆通关加快,由此前的20天以上缩短至10天左右。
 
在下游市场,目前除东北、西北、华中及西南地区豆粕价格仍维持在3000元/吨以上外,其他的华北、山东、华东及华南地区的豆粕价格均已经在3000元/吨之下,国内主要大中型油厂43%蛋白豆粕成交均价跌至2970元/吨,较4月下旬高点下跌近900元/吨。在小麦现货市场,尽管市场对于小麦减产的担忧正在减弱,但旱情影响下,北方各大面粉厂目前对容重达到780、且面筋30以上的新小麦普遍给出了1.23元的价位,优质专用小麦最高达到1.4元/斤。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