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风一路北上,积雪慢慢融化,一粒粒大豆种子被播撒在中国最北端的肥沃黑土地上。“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黑河。”作为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级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坚决扛起“稳粮稳豆提质”的政治责任,以“中国每7粒大豆,就有1粒来自黑河”的产业实力和韧性,连续多年将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全域大豆种植面积和大豆产量均占全省近1/3,占全国近1/7。
黑河市委书记李锡文表示,面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及国内大豆种植效益低的双重挑战,黑河要继续“咬紧牙”“铆住劲”,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种豆积极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牢牢在我国最北方建起一道粮食安全的“金色屏障”。种豆积极性哪里来?算算种豆“四本账”“一路向北,黑河最美。”地处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黑河有着独特的绿色之美——空气优良天数稳居全国前列,域内的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自然洁净,滋润3000万亩黑土地,铸就了全国唯一的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市。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与种植大豆之间存在较大的比价效应,往往会影响农民种植意愿。记者在黑河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等多地走访发现,当地合作社及种植户多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大豆种植积极性。“越往北,种植大豆和玉米的效益越接近,越往南差距越大”。
黑河发改委主任王元武说,黑河北部大多为第五、六积温带,低温冷寒对大豆影响不大,但玉米受影响很大。王元武说起大豆来如数家珍,当地还有着大豆玉米轮作的传统,种植玉米后来年种大豆既能养地,产量也更有保证。在黑河,种植大豆有着“天时和地利”,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人和”,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引导作用。
今年,黑河市提前出台大豆种植意愿定期调度机制,早早释放了“生产者补贴、大垄密植补贴、高油补贴等向种植大豆倾斜”的信号,算好种植大豆的“四本账”,千方百计调动农户积极性。第一本账,补贴账。“国家对种植大豆农户给予大豆生产者补贴、大垄密植补贴、轮作补贴等政策支持,如果种豆能把包地、种子、化肥、农机钱卖出来,一垧地的补贴就算纯挣的,那效益相当好了。”
五大连池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维启经常要面对面、点对点地搞宣传,为农户讲政策、算细账,今年明显觉得这个“补贴账”好算了。第二本账,成本账。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古城现代农机合作社流转整合瑷珲村8030亩耕地。理事长何纯良算了成本账,在生产成本上,大豆每垧地比玉米要低2000元左右。每垧地大豆种子要600元,玉米种子要1400-1500元;用肥量也不同,玉米底肥为1000斤,追肥需要400斤,目前大豆用肥量就在480斤左右,无形中肥料又相差将近1000斤。第三本账,风险账。“种玉米去年都赔够呛,种大豆有补贴跟着最起码赔不了钱。
今年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相当高,合作社种大豆大约占到70%。”在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这里算的是本“风险账”。去年合作社种植玉米14.6万亩,种植大豆16万亩,部分大豆已经跟东古酱油签好了订单。第四本账,效益账。北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功臣认为,“归根究底还得益于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种豆有效益账。早前种地时每亩大豆才200多斤,现在大豆的产量每亩能到400多斤,好的地块能超500斤。”“去年春季偏旱,东部地区偏雨,后期又出现低温,年景很不好,但秋收时产量仍然在提高。”
马功臣分析道,这是因为随着新技术应用和植保措施的投入,可以通过技术调节抢回积温,大豆产量逐渐上升并可控。大豆单产如何提升?用好“四良”融合法科技是解锁大豆单产提升的“金钥匙”。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思路,黑河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四良”融合,深挖大豆稳产增产潜力。
在黑河,一望无际的农田是最美的风景。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近年来,黑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大力推进良田建设,全市打造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超过70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828.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63.1万亩,为大豆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展厅,一捆捆不同品种的高产大豆植株一字排开,其中的明星品种要数“黑河43”和“黑科88”。“‘黑河43’品种适应性非常广,横跨3到6积温带,并且稳产性非常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研究员张雷告诉记者,“黑河43”累计转化3710万元,推广1.2亿亩,连续9年成为全国大豆推广面积最大品种。
而后起之秀的“黑科88”,去年在大田亩产达到了500斤左右。目前,黑河有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处、国家级制种大县4个、国家级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自主培育大豆品种200余个。良种年供给能力41万吨,占北方春大豆市场份额50%以上。2025年全市良种基地面积300万亩,未来5年将达到340万亩,满足全国1亿亩大豆良种需求。良法是大豆增产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黑河大力建设“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集成试点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和33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大垄密植、种子包衣等12项核心增产技术,建设百亩田攻关120个、千亩示范方40个、万亩创建片2个。“近年来大豆疫霉性根腐病发病率特别高,一得病根就烂了,整个植株就枯萎了,对产量影响非常大,采用种子包衣防护效果非常好。”
北大荒黑龙江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加工中心主任张春雨说。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今年新上的种子加工线正在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天能包衣130吨-150吨。良法的推行离不开大马力农机的广泛应用。近三年,黑河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亿元,拉动农民个人投资22.8亿元,所辖县(市、区)全部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9%。在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里,放眼望去全是“大家伙”,最神气的要数去年新购入的纽荷兰CR890收割机。
“收黄豆的话,不起早、不贪黑,一天能收2000多亩地,并且收割大豆和玉米的丢粮率、破损率特别低!”李富强自豪地介绍,目前合作社这些农机总值2亿多元。为实现良田、良种、良法和良机的集成效应的充分发挥,黑河持续深化与农垦合作,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对标农垦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农机作业标准化章程,严格选种、整地、播种、施肥、中耕、田管、收获、存储等各环节作业标准,全面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和品质。
大垄密植、秋整地、秋起垄、接种根瘤菌……五大连池市洪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洪全不断学习更新着农垦的新技术,“现在我们这边流行‘过两遍’,第一遍只下肥不下籽,把缓释肥先卡里面。第二遍用播种机再走一遍,就是只下籽不下肥。”张洪全分享增产秘诀。
目前,通过农垦专家指导、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垦地合作面积200万亩以上,学习农垦全周期农业生产模式面积达600万亩。其中,北安市与北大荒集团形成了垦地合作的“北安模式”,截至目前,合作地块大豆最高单产达到537斤,带动农民增收280元。
大豆怎么卖出好价格?依靠品质赢市场4月中旬,张洪全天天盯着最新的大豆成交价。去年收获的1800吨大豆还在库里,准备卖个好价钱。每天都有10个、8个的货商上门,最终以每斤2.02元价成交。“大豆形势看着挺好,今年又种了1.3万亩。”
他说。好大豆才能卖出好价钱。由于产地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黑河大豆总异黄酮、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16项微量元素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脂肪和蛋白含量构成食品加工的黄金比例,非常适合豆浆、豆腐、豆干、腐乳和腐竹等豆制品加工。黑河大豆有多好?五大连池市旺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惠军最有发言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从事腐竹加工,还把腐竹卖到了国外的俄罗斯、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地,近几年专门从河南许昌来到五大连池市建豆制品厂。“这儿简直是腐竹加工的宝地,水、环境、空气、大豆都太好了!”
他感慨地说,豆制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五大连池矿泉水天然纯净,并且冷凉的环境对豆制品加工也是利好,“豆制品含有高蛋白,容易腐败,天气太热的话,腐竹里边容易变质,所以河南每年有3个月不能生产,但在黑河不存在这个问题,全负荷生产的话,年产量大概在8000多吨,能消耗1.2万吨的大豆。”孙惠军说。大豆生产不能只靠政府补贴,要靠市场托举。
日前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明确,增加大豆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供给和消费。黑河市副市长刘铭表示,在新消费时代,要坚定走好产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传统豆制品加工营养化改造、加快生鲜、休闲豆制品标准化生产,拓展消费场景和受众,为大豆找到更多的“下家”和“出口”。黑河市坚持产业引领、全力激活加工动能,制定出台《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政策扶持举措。
目前,全市有大豆初、深加工企业共84家,设计加工能力346.6万吨,2024年加工量达到151.7万吨,营业收入达到25.1亿元。其中,大豆肽、大豆冰淇淋、大豆面条等一系列新产品也逐渐走进中高端消费市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城认为,进一步发展大豆产业,不仅要坚持“请进来”原则,发挥大豆主产区的粮源优势,吸引外部资本在黑河开展储备、原粮购销、粮油代加工等形式的产销合作,还应鼓励大豆主销区在黑河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进一步强化黑河在“一带一路”中的关键节点作用,将资源优势、地缘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让大豆产业形成“立足龙江、联动南北、辐射欧亚”的现代农业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