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小麦粉标准的制定情况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处长 龙伶俐
一、制定营养强化小麦粉标准项目的确定:
为了改变我国人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于2002年,国家启动了主要食品营养强化工程。国家粮食局、卫生部和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经过前期调研、试验及专家论证,确定了小麦粉中营养素的添加范围、添加量和添加比例,并从2002年8月开始试点,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参加试点的30余家小麦粉生产厂,在生产和销售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的规范营养强化粮油食品的生产、储运和销售,保证营养强化粮油食品批量、有序进人市场,2003年,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粮食局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营养强化小麦粉”等营养强化粮油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批淮,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被列为2004年的标准制定计划,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和武汉工业学院负责起草。我们于2004年6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邀请部分小麦粉生产企业参与标准的起草和验证工作。
二、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进展:
制定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普通小麦粉国家标准为基础上,突出体现营养强化小麦粉的“营养性”、“安全性”、“适用性”以及同国际标准的“接轨性”,同时兼顾检测方法的准确、可靠、方便、快速,便于企业的自检测和国家的监督管理。
在查阅、收集大量的国内、国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并对部分试点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和进行系列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于去年10月,提出了营养强化小麦粉
国家标准的《讨论稿》。该讨论稿在去年1月26日西安召开的西部地区部分面粉厂营养强化小麦粉座谈会上,征求了专家和企业的意见,我们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经2004年12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讨论会”充分讨论、修改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5年1月7日,在郑州召开的“面粉加工企业营养强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对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形成了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送审稿》。于2005年7月15日,在“全国粮油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全体委员对该标准进行了次审议。审定会充分肯定了框架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修改和验证的建议。目前,标准起草小组正在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如:对营养素提供商的要求,对不合格的营养强化小麦粉进行质量溯源,营养素的允许误差等进行研究、验证,预计在第四季度的标准审定会上再次进行审定。
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卫生要求、判定规则、标签标识和储运要求等。
三、营养素指标的确定:
在确定营养素的量值时,部分采用了国际标准。一是脂肪酸值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小麦粉中的指标值.二是面筋指数及测定方法修改采用了国际谷物科学和技术协会(ICC)的标准ICC
155-1994中的指标值。
其它指标值的确定,是在公众营养中心和卫生部确定的面粉中营养素的添加范围和比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该标准确定添加的营养素为铁、锌、钙、尼克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7种,该标准的种类和等级的划分按照《小麦粉》国家标准执行,质量指标除灰分外,其他的也执行《小麦粉》国家标淮。
营养素的品种和添加量与现行的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相衔接。对营养素的均匀度也作了要求,变异系数不大于10%。并规范了铁、尼克酸、均匀度的检测方法。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最低保质期。
营养强化小麦粉的定义为:采用符合GB 1355《小麦粉》要求的任一种类小麦粉为原料,按照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和使用量,对铁、锌、钙、尼克酸(烟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叶酸七种营养素全部或部分进行强化,使其营养素的含最和均匀度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小麦粉。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饮食结构、营养水平、所用小麦粉原料本底营养素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对强化其中的一种营养素的小麦粉也属于“营养强化小麦粉”,只是在产品包装上要作明确标注。
为了确保营养强化面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在营养强化面粉的卫生指标中规定了其“不得检出”过氧化苯甲酸和二氧化钛和过氧化钙。经过大量的试验,过氧化苯甲酰和二氧化钛和过氧化钙会对维生素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include "ly.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