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正在逐渐调整,部分小麦持粮主体开始向当地面粉厂送货,虽然说物流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阻碍,但是从整体来看也是缓解了供应宽松的局面,也引起了部分面企开始下调收购价格,尤其是在河北地区,价格下调的范围比较大,整体的跌幅在5厘—1分。
主流价格的确是略跌,但是整体的跌幅不是很大, 下调价格 的企业多是试探性下调,毕竟面企的库存也并没有太高,基层的惜售情绪和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强。而且山东地区的企业整体观望,个别企业还在小幅度上调收购价格,面企均值截止到目前仅下跌了1厘多,还是处于稳中略震荡的状态。
其实今天面企出现大范围下调收购价格之后,不少粮友在交流群中提出疑问,元旦前不是说能涨价么?这样下去是不是就涨不动了?下边我们将市场中几个影响因素整理分析一下:
1、供需方面
作为粮食市场的基本的影响因素,供需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市场价格走势。本轮的下跌也就是由供应端的变化所引导,基层上量陆续增加,面企门前排队车辆增加,在需求没有多少变化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也会下跌。
2、国内市场环境
疫情、天气等都是侧面影响因素,尤其是疫情对市场的影响,近三年会出现阶段性的透支消费和阶段性的低迷消费,这是跟人民群众的消费力直接关联,尤其是阶段性的透支消费,一般是出现在重要节日之前,像五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但是在透支消费前后,市场总会处于低迷消费的状态。
3、国际市场环境
对于小麦市场来说,国际环境能够带来剧烈影响的次数屈指可数,今年主要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在4月份给到国内市场非常大的刺激和影响,之后的影响力直接下滑,在11月初黑海出口贸易协定中断的时候,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是甚微。
另外提一个新的消息,我国再次调整了对俄罗斯小麦进口的开放程度,主要原因是之前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多次在国际关系上对我国挑衅,本着确保进口小麦安全的原则,我国对小麦进口份额进行调整,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我国的小麦进口,一是应对不可抗力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二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口粮食品高端化和多样化,进口的小麦多是高筋面粉专用小麦。所以目前不必担心进口对我国市场带来的影响。
对于节前的玉米,我们从刚刚的叙述中总结一下,供应端的上涨也只是以当地走货为主,跨市运输都可能有些困难,所以上量不会持续太久,面企还是有补库意愿,山东地区面企的上涨就能够看出,今年的春节、元旦两个节点非常紧凑,透支消费可能会再次出现。
所以说节前上涨的预期暂时不会变,重点关注的是12月上旬会不会出现透支消费,一旦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元旦、春节前的消费力。另外政策端我们要静观其变,尤其是临储小麦等政策粮的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