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一,玉米市场在年后恢复收购不到一周的时间。山东企业已经经历了一波跌涨行情,从昨天企业涨价的范围减小来看,山东又快进入平稳期,随之而来的就是上量增,价格落。
东北产区的玉米价格相对山东要平稳很多,涨跌的频率低,幅度小,完全吻合了今年多数市场主体和官方的预测,稳。
春节后虽然由松原玉米深引发起一波涨价潮,黑龙江企业跟涨明显,同样幅度不大。企业在年后开收涨价吸引上量也是正常行为,尤其目前深加工收购竞争对手对比年前有增无减。
根据年前华北,东北两地的售粮进度和收购情绪来判断,华北压力要大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偏强运行的概率还会延续。
今年华北地区受玉米质量,水分限制,收购主体单一,市场缺少竞争力,价格难有明显涨势,曾三次下探至1.30元.斤,目前河北基层收购价格基本和东北辽宁地区接近。
2021年东北玉米质量好,已经是国内市场的共识。众口铄金,这就导致国内玉米需求端多青睐东北玉米,其实华北玉米同样也有质量好,水分低的粮源,只是所占比例偏小,难以支撑起涨价的半壁江山。
但是无论华北还是东北地区年后的2.3月份是贸易商建仓的佳时间,也可以说是后的机会。
部分华北贸易商北上东北,打算在东北寻找合适的粮源。其实我个人看法,建立库存好选择在自己所在地周边收购,这样灵活性较强,可以随时启动收购,也可以随时停止收购,而且在自己周边收购对粮源的掌控性也要好一些,成本会比在外地收购降低。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只要有建立库存的意愿,就没必要过分纠结价格的高低,后期的涨跌,因为错过这个时间,也就等于错过本年度。
大家都想寻找玉米的低点,保持安全库存边际,但是从新粮上市至今,这个低点出现了吗?山东地区虽然几次探底1.30元/斤,也仅仅维持几天时间,价格波动太频繁,不会一直处在一个区间运行。
东北地区在11月份认为元月会出现集中上量而导致的价格低点,结果价格不降反涨,再次预期年后会因为天气原因导致价格下行。以目前的剩余粮源和市场情绪来看,即便在3月份气温回升,价格深砸的几率也不大。
黑龙江地区的企业上货量明显增加,尤其北部地区,粮源相对较丰富。吉林地区上货量不温不火,嘉吉虽然涨价,但是到货量一直没有突破日收购3000吨的大关。
一场大范围的降雪覆盖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今天雪量不大,暂时未造成影响。但是据气象部门预报,此次降雪会在14日停止,局部地区还是有中等级别的雪量。那么雪后温度对地趴粮就要产生影响,积雪融化以后,粮食水分增加,也更不易存储。
年后黑龙江农民的卖粮情绪比较稳定,销售比较积极。吉林地区依然存在惜售的现象,售粮进度低于黑龙江地区。
这其中有很多细节。
其一,辽宁,黑龙江两地均有疫情出现,但是吉林没有,辽宁和黑龙江因为管控严格,很多外地收购商只能选择在吉林设点收购。
其二,在传统认知里,辽宁,吉林的粮质要好于黑龙江,辽宁玉米数量有限,多数收购优质玉米的主体还是要选择吉林地区,尤其中储粮的收购,给吉林玉米价格打下坚实基础。
因为冬奥会和两会在即,辽宁部分地区烘干塔限制作业,这同样给相邻的吉林地区玉米带来机会。
吉林玉米价格坚挺,近水楼台先得月,黑龙江地区必然受益。
期货价格在年后表现的比较强势,屡次冲高2800元/吨,以目前宏观条件和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主力05合约达到2800元/吨几乎没有悬念。
期货再次摆开饕餮盛宴,现货商入不入席吧?多数人抵挡不住诱惑,还是要一试身手。
以目前期货的走势来看,北港的收购价格是不是快上涨了那?
大环境强力支撑玉米价格难以下落,加工企业和养殖业效益难以拉升玉米价格,以目前现有的条件看,还是政策导向“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