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观点】粮食困局,如何突围?
日期: 2022-01-10   来源:环球粮网  阅读: 7524  双击鼠标滚屏
说到战争,很多人先想到的可能是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亦或是机械化时代的飞机大炮。然而,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不同的是,现如今大国之间的竞争已被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所取代。战争场域扩大到工业、农业、科技和金融等地,而诸如金融战、贸易战、粮食战等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美国种子为何可以垄断市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粮食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说到粮食自然要提到种子了,作为农业产业链的起点,种子的优劣直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农业大国,国内种子行业的市场需求巨大且稳定。

种子市场的潜在市场容量在900 亿元左右,但从产品结构上来看,玉米种子在总体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是33%,蔬菜种子占比31%,水稻种子占比21%,棉花种子占比8%,瓜果及其它种子占 4%,油菜种子占比3%。
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共进口农业作物种子7千万公斤,总价值是在5亿美元。其中,光蔬菜种子就花费了3亿美元。诸如国内番茄、辣椒、洋葱、茄子等蔬菜种子也都是自国外进口。此外,玉米、马铃薯、白萝卜也高度依赖进口。以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为例,黄淮海地区种植的玉米为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品种。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主要来自德国。

白萝卜进口自韩国,韩国白萝卜具有品相好、修长、汁多渣少、耐存放等优点,所以即便价格是国内种子的20多倍,仍然更具市场竞争力。
“洋种子”不但在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价格普遍高于国内种子。甚至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那就是“进口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按斤卖”。比如在2015年,自日本进口的西兰花种子,每袋价格在3500元,2016年上涨到6500元每袋,现如今涨到2万多元。一粒种子单价高达0.2元,与2015年相比,涨了近6倍。而国产种子在价格方面却变化不大。这又是为何?这与种子质量有很大关系,农户相较于关心蔬菜种子的价格而言,更关心蔬菜种子的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接下来一年的收成。

就拿荷兰的茄子来说,由于其品种特性,种植出的茄子色泽均匀,具有很好的耐弱光和低温,以及结果能力强、皮厚耐运输等优点,成为农户优先选择的对象之一。而除了以上所述,其实大豆在我国也有类似的困局。但是你可知,在21世纪之前,我国的大豆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甚至还有富余进行出口。

1990年,大豆出口量100万吨,是当时亚洲主要大豆出口国。而现如今却从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而美国更是垄断了90%粮食种子市场,吹响粮食战的号角。这中间30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要谈到美国的粮食霸权了,为了成就粮食霸权,美国可谓不择手段。

没有硝烟的“大豆战争”
2002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东北发现一种野生大豆,不仅含油量比一般大豆高16%,而且自身抗体基因强大,不需要杀虫和除草。
于是,孟山都公司在此基础上复制出一种低成本、高产能的大豆种子,并且迅速申请基因。
美国阴谋自此开始。这不,美国孟山都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向农户免费提供其所研究出的新的大豆种子。秉持“白给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的理念,大多数农户选择种植了美国这款大豆种子。
一年后,该公司以盗用其公司科技产品,向世贸组织WTO上诉。后迫于无奈,农户只得改种新的大豆种子,这一来二去大豆产量自然被耽搁了。再加之,国内榨油企业的蓬勃发展,自己的大豆供给赶不上需求的时候,就只能向国外求购。而这些榨油企业也正是这样做的,谁曾想一个更大的坑就在路上。

就在美国孟山都公司状告农户的同一时期,国际四大粮商开始将大豆种子的价格炒到了每吨1064元。此后,美国以极端天气为由,将大豆的库存降低到8.12%。供小于求,大豆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大豆价格一路飙升到每吨4300元。看着大豆价格越涨越高,榨油企业慌了神,居然以每吨4300元的高价疯狂囤积了900万吨的大豆。然而,大跌眼镜的是,企业前脚买完,美国后脚开始狂甩大豆。

一时间供大于求,短短几个月,大豆价格腰斩至每吨2000元。也就是说,还没捂热乎,就被搞崩了,大量榨油企业纷纷破产。早已持金以待的以美国孟山都公司为的外国企业,开始以极低的价格大肆抄底的榨油企业,进军市场。榨油企业在美国有意算计下,可谓是损失惨重。而此次惨败的结果就是,的大豆从1990年进口0.1万吨,到2015年激增到8169万吨;从开始的完全自主,变成到现在80%依靠进口,美国几乎掌握了我国大豆的榨的各个环节。

现在在食用油占有率前三名的食用油企业分别是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排名的金龙鱼的背后就是由美国实际控股。当然,彼时外资能够进入食用油行业,还与当时招商引资有关。在那时看来,大量外资的不断引入似乎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然而,当其显露出真面目时,这些外资所携带的美元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掌控了局面。当时,美国ADM在湛江投资了一家油脂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只投资了30%,却获得了70%的原材料供应权。

大豆价格从2004年的500美分/蒲式耳上涨到2008年的1654美分/蒲式耳,不断创下新高。当时7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对的影响是豆油从每吨5000元涨到了每吨15000元。因此,在2008年国内食用油和猪肉价格都已经达到了高峰值。而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在2008年3月采用直接的行政干预手段限制企业对油价的涨幅。同时让中储粮等一些国企入市,以平抑油价。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油价由每吨15000元开始快速回落到每吨10000元,这让很多囤积豆油的投机商血本无归。但是,虽然我们可以将豆油价格压下来,面对豆油的原料却是无计可施。原因是自美国进口的大豆达到了70%以上,处于过度依赖中。这给了投机商另一条发家之路,在他们的炒作下,大豆价格被炒到了每吨4800元。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大豆价格出现暴跌,此时却开始逆势反击了。这么做的呢?
那就是趁着大豆低价,开始大量收储大豆。这一时期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大量的大豆储备来维稳国内的大豆市价。也就是在低价时收购,高价时抛储。当然,收购的主要对象是欧美国家。

而负责收储工作的就是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也就是俗称的中储粮。该公司于2000年正式成立,对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在中储粮大量收购下,的大豆储备足够支撑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消耗量的时候,炒大豆的投机商逐渐消失。而国内的大豆价格也难得地迎来了一段平稳时期。成功扳回一局。但你以为以美国为的国际粮商会就此放弃吗?

如何粉碎美国阴谋?
在大豆上搞不定,美国就想着换条路子,在主粮方面下手。毕竟,吃饭可以没有油,可以没有肉,但米、面这类主粮却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主粮才是这次粮食战争的重头戏。
自2005年底开始,国际粮价频频上涨的原因,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炒作带来的粮食紧张。以当时的数据来看,的粮食缺口差不多在几千万左右人口左右,相比于65亿的人口来说并不算多。但几千万人需要的粮食量也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在这种必然的需求下,供给赶不上需求,那么粮食价格自然会上涨。商人逐利,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举个例子,假设地球上一共有100个人。过去,每顿饭是1元钱。现在,由于某种原因,只剩99个人的饭。如果竞价来获得吃饭的资格的话,你觉得一顿饭会是多少钱?也许有人会说只有1%的差距,那么一顿饭的涨幅在1%到5%是合理的。然而事实会告诉你,涨幅可能是无穷大,直到有人因为难以承担而被饿死的时候,价格才会恢复到合理区间。这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怪象,牵扯到良知、道德层面就不过多叙述。
我们来看仅千万人的粮食缺口,甚至不到人口的0.2% 的情况下,国际小麦和玉米究竟涨了多少。

在2005年到2008年这一时期,国际小麦价格从每蒲尔300美分涨到了每蒲尔1330美分的程度,涨了3.4倍;国际玉米价格从每蒲尔185美分涨到每蒲尔758美分,涨了3.2倍。同期的粮食价格在大范围影响下,自然也难以避免出现上涨。国内的小麦价格由每吨1400元,涨到了每吨2000元左右,涨了0.7倍;而玉米则是从每吨1200元,涨到了每吨1800元,涨了0.7倍。但是相较于国际粮价的暴涨来说,国内则相对温和太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的先见之明脱不了干系。

早早意识到主粮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储粮行动了。在国内外某些资本企图炒作国内粮价之时,国家就开始抛储。几个回合下来,这些炒作资本彻底傻眼,从初的半个月一抛储,再到每周一抛储,后到一两天一抛储,的储备粮似乎无穷无尽。这些炒作资本的底气越来越弱,正所谓“彼竭我盈,故克之”。好巧不巧的是粮价见顶,又赶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不仅粮价暴跌,而且连着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是全线崩溃。西方各大投行损失惨重,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
在此次主粮之战中成功守住粮食底线,没有给宵小以机会。

但是,同期的其他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实力了。在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随着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大幅上涨,直接对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的粮食产生连锁反应,穷人35%的收入都被用于购买比平时更少、价格更贵的粮食。
2008年2月,在非洲莫桑比克都马普托,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包括食品在内的许多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并爆发暴力事件。后,如同蝴蝶效应一样,整个非洲因为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陷入混乱。毛利塔尼亚、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及等等的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打砸抢事件。随后,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秘鲁、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在内的37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粮食短缺。
事实上,当时的粮食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而欧美国家则把矛头直指。

所用的借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就是的牛肉消耗量大,所有的粮食都被喂牛了。关键是,上还真的有国家“天真烂漫”地信了。其实如果深究,就会发现,仅2008年季度,就有700多亿的美元流入期货市场。在大量热钱作用下,这一年美国期货市场26种农业和矿业产品大宗商品指数上涨20%,而在股票方面,标准普尔指数却下跌了7%。这意味着热钱正在从股市转移阵地到期货上。而粮食价格的上涨与期货炒作脱不了干系。同时,期货市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在这里完全可以实现“给你一个支点,你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想法。这得益于期货市场所存在的金融杠杆。但是,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威胁。

可以预想一下,当粮食被华尔街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时候,粮食已经不再被单纯作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口粮,而是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这也似乎应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段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
而美国距离这一目标还远吗?

“粮食困局”如何突围?
现在来看,在石油方面,美国保持着霸主地位;在货币方面有美元霸权;在粮食方面,四大粮商,几乎垄断80%的粮食贸易,这样的“巨无霸”美国就占了三个!那么,这四大粮商都有谁呢?人们习惯把它们简称“A、B、C、D”。
“A”指ADM,粮食巨人,谷物与油籽处理商,在面粉、黄豆、玉米等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市里随处可见的“金龙鱼”的实际控股者就是ADM。
“B”指邦吉(Bunge),老牌的国际粮商,大豆、谷物领域巨头。
“C”指嘉吉(Cargill),它以粮食的输出交易称霸美国乃至。
这三家美国公司背依美国庞大的粮食产量与科技优势,几乎霸占了粮食领域的贸易。这使得美国完全掌握了的粮食贸易,难以想象,如有一日美国断供,将会是何种情景。
“D”指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以期货买卖为主要,核心是注重农产品的期货买卖。

从粮食生产,到基因育种、种子生产与交易,再到期货交易价格波动等各个环节都被这四大粮商逐步垄断,形成了极其完整的产业链控制,没有任何疏漏,真正实现无缝垄断。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美国,但在粮食安全方面仍需多加防范。现在在的粮食战略中,主粮的种植完全交由国内农民,为保证主粮安全,调动农民积极性,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同时从农民手中高价收储。而在其他经济作物方面,如有进口需要,在进口的同时,国家也会进行大量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2008年以来,不仅在诸如大豆、豆油、棉花、菜籽油等经济作物方面加大了储备力度,而且还有计划地保护农产品的收购价,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三年前,中化集团就以43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收购。合并整合后,成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种业巨头,这三大巨头目前共占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9年,我国自主研发蔬菜品种已达69个,仅在山东寿光市相关的种子销售公司中,国产种子的占比就超过90%。同时,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近十年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其中,良种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40%以上。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育品种面积超过95%,尤其是在小麦和水稻方面。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种子供应,这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比贸易战更残酷的是粮食战争,虽然看不见硝烟,却足以左右一国之兴衰存亡。
粮食战争古已有之,如衡山之谋,买鹿制楚。在事关存亡的粮食问题上,始终将之攥到自己手中。而以粮食为手段,辖制经济的增长无异于痴人说梦。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