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玉米可以形容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涨几天跌几天来回震荡,但从秋收到现在,算算也已经3个多月了,玉米市场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变化一:售粮进度并不慢
要说今年玉米的特点,那就是质量分化和售粮进度缓慢。
玉米秋收时,一场暴雨改变了人们对玉米市场的预期,华北玉米出现质量分化及产量下降,于是粮源向东北集中。但去年四季度受拉尼娜的影响,寒潮多次来袭,多次降雪回温,使得东北玉米也开始分化。于是惜售、运输受阻以及运费成本上涨等都拖慢了玉米的进度。
然而事实上,玉米的售粮进度并不慢。数据显示,截至1月初,东北玉米售粮进度已超过了4成,如果算上内蒙古的话,“三省一区”的售粮进度已接近5成。当前离春节还有20多天,售粮进度过半已是大概率事件,这显然并不慢。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拖拖拉拉的玉米为啥反而并不慢呢?
原因就像我们之前说的,玉米市场温水煮青蛙,大家都在等,但是总会有人没有等,而是先出手了。虽然惜售情绪很浓,但是随着一次次地回温以及企业上调报价,成交一直在推进。再加上中储粮在各地开仓收粮,因此即便今年没有贸易商的抢购,玉米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兑现。
变化二:贸易商在出手
很多人还沉浸在去年的幻象中,贸易商入市抢粮,行情火爆,今年显然这样的行情没有了,转之为一片惨淡和冷清。
而且确实去年的行情给了市场深刻的教训,但是一直在做内贸玉米的贸易商仍然会继续做,就像养猪一样,猪价下跌,知难而退的大部分是当初因为看见养猪的利润而投机进来的,真正长期的养猪人并不会因为一时的涨跌而退出。
随着玉米售粮进度不断推进,该出手的贸易商已经渐渐在出手了,只不过没有像去年那种激情抢购。
变化三:年后的卖压渐渐缓解
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玉米进度延迟,因此年后玉米卖压高涨,年后玉米必有一跌。很多收粮主体也都在等着“这一跌”。但我们之前说过,行情并不是等出来的,机会更不是。
上周中铁运贸网发布信息显示,哈局和沈局将在1月和2月对集装箱价格再次下调,高下滑达50%。这无疑是帮助东北粮源入关,因此预计接下来玉米的售粮进度会有所加快,那么年后的卖压就相对得到缓解。所以,年后是否真的会存在所谓的玉米爆发式上量,并不是定局而是悬念。
不过,我们也并不认为年前的玉米就要开涨了,我们的判断依然是年前玉米大概率可能会震荡偏弱运行。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上面的这些潜在的变化,以免年后产生更大的落差。
当前玉米的价格已不是决定玉米行情关键的因素。玉米后续走势如何?要关注玉米的上量情况及售粮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