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饭碗装满粮
日期: 2022-01-08   来源:中国经营报  阅读: 6689  双击鼠标滚屏


粮食稳,则天下安。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置于执政思路、政府实施公共治理政策的核心。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当中,对于的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做出了重要论述。


《决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无论是从农民收益出发,还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种业技术,一切政策的目的就在于——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向《经营报》记者表示。


继续挖掘土地潜力


刚刚过去的2021年,从粮食到农资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的波动。正在冬休的农民、土地和农机正在面临着周而复始的选择问题——2022年应该怎样做?


不久前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近两年农业领域受关注的改革问题。


人多地少,耕地的质量总体不高,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后备资源不足。


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还不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


2021年以来国家已经多次出台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回答《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东北黑土地保护是整个耕地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向《经营报》记者表示,黑土地是我们国家珍贵的耕地资源,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促进土地流转


从规模化经营的角度而言,土地依旧具有巨大潜力。“当务之急是推进土地流转,增加大型农户土地种植面积,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种植。”张翼表示。


张翼回忆,“见证过上世纪80年代之初农村体制改革的人都知道,当初的土地经营权分配,实际是在将整个生产队的集体土地划分为好地、中等地和差地,或者划分为川地和山地等类别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呈块状完成承包过程的。正因为如此,每户的土地被分割在不同的区域,几块是好地,几块是中等地,几块是差地。土地分布非常零散,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你家种玉米,他家种小麦;这家在收割,那家在播种,不一而足。因为单块土地的面积是很小的,有些面积可能一亩多,有些两亩多,人口越稠密的地方,土地就更小,农机开不进去。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认为,土地的小块经营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因此也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更加集约,粮食种植的效率正在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张翼表示。


种业“芯片”寻突破


与土地问题相比,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利用也是当务之急。


“的养殖品种和技术还需要提升,在发达国家,肉粮比为1:4,在肉粮比还在1:5和1:6之间,就是说,我们生产一斤肉,需要5斤以上的饲料。在种植方面,我们在种植土豆、红薯、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之外,还需要种植杂粮作物。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进行播种。”张翼表示。


种业一直存在难以突破的“卡脖子”问题,种业“芯片”研发能力的匮乏,在贸易摩擦期间获得空前重视。2020年末,经济工作会议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两次提及了“卡脖子”问题。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通过并购等方式,跨国种业巨头已经开展了与的合作。


农业巨头先正达集团总裁、党委书记覃衡德接受《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先正达正在研发高蛋白、高氨基酸含量的大豆种子,该可以在未来带来可观的费用,以弥补大豆进口所花费的资金。


“在种业方面,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垄断和影响力,他们的种业处于的水平。企业如果想发展种业可以先寻求合作,随后加大研发力度转化为自身的技术,并在适当的时机下,实现种业出口。自己掌握种业技术才是安全的。”张翼表示。


农业农村部在传达学习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粮食生产作为要任务来抓。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