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局势复杂多变,粮食市场风浪不停。。。
日期: 2022-01-08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 6387  双击鼠标滚屏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供需关系引起的。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世卫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国际粮价上涨,一方面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

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影响,阻断了粮食供应链,特别在运输这一部分。“就从海运这一部分来看,国家之间对于疫情的管理和措施不协同、不协调,导致运输成本增长,这是大的原因。”

许世卫提出,目前来看,正处于一个少有的、复杂多变的条件之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产品贸易的规则和秩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在粮价上。通过观察与预测,许世卫认为,2022年国际粮价情况依旧是高位运行的,在疫情无法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粮食运输成本上涨的事实便不会发生变化。他说:“未来,自然灾害、疫情、贸易问题这些原因影响是长远的。”

不断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呈现增长趋势,比如稻谷、小麦口粮这一部分国内进口量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但并非国外媒体子虚乌有的文章报道,称大规模囤粮,恶意炒作粮价,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

进口量幅度的增大,不代表进口量就大。比如,2021年的前11个月,大米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90%以上,但实际情况是去年同期进口了200多万吨,今年进口了400多万吨,只是增涨数据听起来惊人,其实相比国内两亿吨的稻谷产量比例是非常小的。

而且我国深知粮食贸易量有限,在进口粮食的时候,充分考虑粮食供给能力,确保进口规模相对稳定,一直在避免突然大量进口影响粮食安全。

经济日报也撰文指出,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储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我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库存数量足够吃一年半以上。充足的库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使得我国有能力应对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带来的风险挑战。

近年来我国不仅没有囤积粮食,反倒是加快粮食去库存,直到2020年底才完成临储玉米去库存任务,稻谷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从国际上看,在疫情引发的粮食安全恐慌之下,各国普遍增加储备规模,粮食库存持续增加。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要着力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补强粮食安全“软肋”,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装满粮,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气。我们只有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