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小麦收购就结束了,鉴于小麦接下来还有两个上涨节点的文章反馈来看,2021年小麦低收购价又到了关注度高的时刻。从近几年政策出台时间来看,早是9月底,晚11月中旬,集中发布区间是10月中旬,当下又进入一个为敏感的时间窗口。
2020年小麦低收购价格在去年10月12日公布,国标三等小麦低收购价为1.12元/斤,在连续两年下调后保持了稳定,释放了稳粮的积极信号。并且和以往大的不同是,限定2020年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总量为3700万吨。
根据这两年的托市收购总量,3700万吨只是大公约数,实际收购量远远低于这个设定值。比如2019年的托市收购量只占到限定收购量的60%。
2020年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为612.3万吨(截至8月20日),目前河南已经停止托市收购,只有江苏安徽还有小幅增量,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和收购进度推测,很难超过700万吨,也不到限定收购量的20%。
因此这么看来,限定收购量基本没有多少市场意义。那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价格了。综合研判当前市场形势来看,2021年小麦的低收购价大概率是要小幅上调的,至少也是持平。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内稳意义重大
高层今年无数次强调粮食安全,政治站位至高无上。
第二:口粮的绝对安全地位,参考稻谷政策
粮食安全是维护安全的重要基石。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而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关键是认真落实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政策,释放鲜明有力信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即便今年小麦低收购价稳定对市场来说也是平平,那么很大可能就是提高价格。
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还是要靠粮食低收购价的稳定。今年春播,我国早稻面积实现了连续7年下降后的次恢复性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布的早稻低收购价每斤提高了1分钱。
数据来源:统计局 粮网作图
对粮食贸易和加工企业来说,其对粮价波动的敏感度一般以分为单位计算;对很多种粮大户来说,价格波动几分钱,就是几千上万元的收益,足以影响其下一轮种粮面积多寡。
后,在复杂局势和特殊年份下,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一些仍在限制粮食出口。市场粮价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这考验一个粮食战略的智慧。对我国来说,确保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与日益提高的生产成本相比,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仍然不高,粮网近几年的市场调查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两个月。未来,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将持续提高,但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也将刚性增长,种粮收益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政策出台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让我们期待早日拨开云雾见月明,更好地指导生产和价格走势。